11月24日,青岛17中校园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游园会,岛城各大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为高一高二2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开展公益宣讲,让高中生提前感知大学专业。为了让学生们对未来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岛城不少高中学校还邀请高校教授定期到校授课,为学生课题研究做指导。记者了解到,高中与高校频频联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生涯游园会”了解大学专业
管理学群、艺术学群、生命科学群……11月24日,青岛17中操场上摆放了18个大类的专业群展板,展板旁就是岛城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他们结合自身所读专业情况给学校高一高二的学生讲解专业院校内容,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深造渠道,就业方向等等,帮助这些在校高中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然后再科学定位专业选择,从而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一番询问,学生们也有不小收获。 “从小学四年级就想读医学专业,但物理学科成绩一般,要是不选物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影响我学医。 ”青岛17中高一10班学生王百赫说,即将面临高考选科的她,也有众多的疑惑。现场,她主要向医学卫生学群的志愿者们进行了咨询,这些志愿者主要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部,他们把大学中医学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跟王百赫进行了分享,让她对自己心仪的专业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还有学校专门邀请高校专家教授,走进高中校园指导学生做课题。今年6月份,同济大学“苗圃计划”正式落户青岛9中。这一计划将大学教育前移,教授进中学、实验室进中学,打破按部就班的教育惯例,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开辟快速通道。 “一进入高二,学校就在整个2017级组织了初选,通过物理、数学、研学能力三门考核,最终确定了‘苗圃班’的30个名额。”青岛九中学生告诉记者,当时的研学能力考核相当特别,一篇英文科普文后面,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出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时间表。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除了参观同济校园、自由组队开题外,还由同济教授上课,亲自传授研究模型、研究方法等科研知识。
新高考背景下的必然需求
2020年,山东省高考将正式实施,而2017级学生也是第一届“吃螃蟹的人”。新高考方案中“3+3”的选课模式和“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需要高中生充分了解自己兴趣特点和优势。青岛17中学生成长中心主任高杰介绍,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志愿填报将会有很大改革,将从‘选学校’到‘选专业’转变。 “这个转变,对学生、家长、高中学校、高校来说,都会带来极大的挑战,学生在高中就要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相对明晰的方向,高中学校要根据学生情况做好相应的生涯规划指导。没有了高校录取线兜底,高校的专业也要有实力才能吸引学生报考。 ”高杰说。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中学校与高校联系更加密切,才能更好做好衔接。本期教育周刊,将关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与高中学校的联合育人趋势。
记者 王世锋
详见22版
新闻推荐
本报新疆克拉玛依11月27日电(记者王冬梅)今天,中石油发布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工作成果,表彰了“技能西部行”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