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高级技师吴继农,30年来先后完成革新成果70多项,获得22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5000余万元。他主编的初、中、高级《车工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成为全国普通技校专用教材。
一个普通的一线技工,缘何能有如此成绩?他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是“虚荣心”刺激他,从一个小目标奔向另一个小目标。他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复杂技术难题。
1987年,吴继农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江汉油田成为一名车工。看到同伴迅速独立作业,作为“油二代”的他坐不住了。 “要做就做最好!”他从识别井下工具做起,细琢磨、勤钻研,用短短半年的时间成长为队里的生产骨干。一次,队上接到一批泵套加工任务,他按照图纸工艺要求,迅速完成了20件产品加工,比其他人整整快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当他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能力骄傲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生产的工件在检验时全部被判定为不合格,原因是材料热胀冷缩,导致工件外径尺寸变小。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干活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掌握每种原材料的性能。打那以后,他对车工工艺的兴趣越来越浓。吴继农先后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自学了相关电脑软件,完成了认图到画图的转变。
随着原油开采难度不断加大,江汉油区抽油泵活塞断脱造成停产和重复作业的井次居高不下,年均发生的柱塞断裂躺井达到80井次,作业费用高达每年720万元。为解决这一难题,吴继农一遍又一遍地拆看泵体,不断地改进每个细节,将加工件误差从1毫米缩小到0.1毫米。他跑遍井场,采集大量作业数据,几十次修改设计方案,最终研制出“防断式抽油泵”。新式抽油泵较传统抽油泵承载能力提高了35%,完全替代了传统抽油泵,通过推广应用,无一起柱塞断裂事件发生,每年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670余万元。
一线工人搞创新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材料、工艺、设计更新,每个问题都是拦路虎。吴继农从网上找答案。他学电脑设计,就像别人打游戏通关一样,从最基础的东西着手,每掌握一个新软件,他比打通关的游戏迷还兴奋。
可毕竟基础和年纪在那里,学新技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在碰到自己无法用电脑新软件解决的问题时,吴继农有一个笨办法,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把相关设备的构件在电脑上分解。在搞清楚了一个个构件要件后,再在电脑上组装在一起。有些问题自己想不出好的方案,他就在相关群里求解。
这就是吴继农所说的,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2003年7月,吴继农参加湖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银奖之后,一家私企大老板找到他,当面表达了想跟他合作的想法,并给出技术入股或是出资合作等诱人条件。吴继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没有组织信任、平台支持,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油田领导对我的信任,是给多少钱都不能比的。”
新闻推荐
11月初,中国台湾传出双汇的猪肉香肠制品中验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的消息。当时有媒体称,双汇正召集相关负责人的内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