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许倬云:寻中国文化之精神 匡现代文明之缺失

来源:济南时报 2018-11-25 14: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钱欢青

以《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说中国》等著作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近日再推新作《中国文化的精神》,以期通过“反省中国文明本身的情况”,看看“是否能够还有剩下的一些余沥,足以挹注和灌溉正处于危机中的现代文明”。

他的结论是,“中国文明还是颇有可贵之处,正可以补足和匡正现代文明正在面临的危机”。

时空中的生活美学,人与自然的全盘融合

与很多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不同,《中国文化的精神》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这种语言风格的背后,也许和作者以中国民间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为着眼点有关。许倬云坦言,十五岁时,自己就受到了冯友兰写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的深刻影响,七十年来阅读这“六书”的感受,还是时常让他感慨不已。但与冯友兰从精英的哲学思辨出发寻找中国文化之出路不同,许倬云的着眼点,在民间。也因此,他起笔就从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生活美学,首先在人对居于其中的住所的营造。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即使城居的生活,平房四周也会有一些园棚,用来种植常见的植物,甚至于中庭石板上,一般人家也会留下一些空地,种植花树、藤萝。许倬云家在无锡的三进老宅旁,就有一个可以种植八百棵桑树的大桑园,族内各房都可以在桑园之中自辟一块菜圃,种植瓜豆菜蔬。他家的天井之中,四角都种有观赏性植物;客厅和书房的窗外,一边是一株数百年的桂花树,“花开时,金红盖过屋顶,香满四邻”;另一边是一棵老梅树,在有限空间之中屈曲伸展,夭矫如龙。一些厢房窗外的小小天井只能透光,而在这密封的天井墙上,几乎处处攀附着老藤,曲折委婉,宛然一幅图画。有些人家,即便没有很多的园林空间,至少也会在案头供奉假山和盆栽,将大自然缩成微型置于眼前。

在许倬云眼里,包括居住环境在内,中国人制定的历法与季节变化的惊人一致性等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于自然与自身的关系是“内外全盘融合”,内心的情绪和外在可见的环境变化密不可分,“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也不是绝对二分的——时间的变化,随自然空间内事物的变化而显现。于是,时间、空间与人的个体生命,三者结合为息息相关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苏轼《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多元互动的秩序,永远变化的宇宙

《中国文化的精神》虽薄薄不足三百页,却旁征博引,涉及到民间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倬云认为,与西方以制度化宗教统摄社会的情形不同,中国的宗教融化于日常生活之中,而有关宇宙、信仰等等观念,精英的思辨并不一定对民间产生多大的影响,真正影响民间精神生活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交织起来的复杂的民间文化生态。

书中以五行观念为例,仔细梳理了其对民间生活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许倬云认为,五行相生相

克的观念,无不与人生密切相关,“农业耕植、收获庄稼需要土;居住的房屋是木结构、瓦顶、土墙;土堤防水,深井取水;日常烹饪,土灶、木炭、铁锅,水火相济方能烹茶煮饭。即便生活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俨然五行具备。影响深远的中医以五行为基础,精彩纷呈的烹饪也涵盖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如此种种,无不反映了多种元素与成分之间彼此互动、互补的关系,“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如此多元互动的变化。这是中国文化特具的宇宙观和生活态度——一种与世界别处文化迥然不同的观念和态度”。

在“永远变化的宇宙”一章中,许倬云从《周易》出发,谈及古代民间流行的堪舆、奇门遁甲等等内容,认为“综合太极、八卦、堪舆、奇门这些民俗的运用,中国传统社会将数字与图形组织为一个宇宙模式”,而这个模式,表达了传统社会对于宇宙的认识:“那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内部都有数字和图形构成其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的联系。这个网络系统,内部不断调节各部分的关系,对外也不断与天、地、人三个大系统彼此协调。变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运’和‘势’,这都是具有能量、足以影响我们生活的状况。”而人,可以通过掌握这些神秘力量的根源,也就是数字和图形,求取人生在运和势中取得最大的福祉。这就与西方犹太—基督信仰中将宇宙一切的变化归之于神的意志有着极大的不同。“犹太—基督信仰中的神以自己的意志支配宇宙;凡人无法测知神的意思,只有对神的完全信仰和顺服。中国人的观念中,宇宙运行的运和势,却是取决于系统之内和系统之间互动的结果。人如果能够掌握运和势的大方向,就能够顺势而为,也就可以获得宇宙能量赋予的最大福祉,避免宇宙能量可能造成的灾害。”

中国发展的形态和方向将影响到世界整体的前途

通过围绕民间精神生活方方面面的分析,许倬云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血缘、信缘和地缘三种关系网络交错而成的。而萃取中国文化之精神的目的,则是为了“匡补现代文明之缺失”。

在许倬云眼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似乎正在与过去人类的历史脱节,“我们的进步,似乎是搭上了死亡列车,正加速地奔向毁灭”。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人的世界,也正面临剧变。个人的疏离,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顾今日,切断了时间上的连续。“人本来是一个合群的动物,可是今天我们变成许多孤独的个人。面对复杂的社会、公权力极端强大的国家,这些孤独的个人将只是国家和社会之下的蝼蚁。我们面向太空开拓,可是我们保不住自己地球上的资源。我们有大量的货品可以消费,但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望”。

许倬云希望的,正是通过检讨并重新解释这些储存在民间的文化因素,这些中国文化的遗留,将其“作为今天重建世界文化的参考”。他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吸收、锤炼和消化,或可匡补现代文明面临的缺失,两者融合,能够开发出一个真正的世界文明。“中国式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以及个人居为广宇长宙起点的结构,仍旧可以撷取西方个人主义中强调个人尊严,以及自由、平等的观念。中国与西方两种文明互相配合,以激励个人、自尊自重,使修己的工作更能以慎重庄严的态度,致力自我提升,最后经过推己及人走向人类的大同——天人一体,体现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发展的形态和方向,将影响世界整体的前途”。

新闻推荐

黑龙江设旅游诚信基金:雪乡旅游消费维权可先行赔付

雪乡。视觉中国资料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25日消息,记者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该省哈尔滨市已在全市设立了旅游诚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许倬云:寻中国文化之精神 匡现代文明之缺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