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知识产权这种概念,但是,对于抄袭,也知道是个不道德的行为。抄袭者,一般来说,都打着猎取功名的主意。但如果官方考试,有人抄袭,肯定是不行的。八股时代,大多数的考题,都从四书里出,出多了,重复率就比较高,所以,事先夹带一些做好的文章,到时候即使不能依样画葫芦,但参考一下,总是大有益处的。所以,考场严禁夹带,是必然的,进考场之前,是要严格搜身的。如果有漏网的,抓住之后,还真是被严惩。但在考场之外,人们对抄袭,则比较宽容。
在考诗赋的时代,题目重复率比较低,即使夹带,用处也不大,现场发挥,即使偷看了别人的,也不能照样抄,否则内容重复,两个人都得落榜。但是,在唐代,进士考试的时候,抄袭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但事先的行卷和温卷,却是可以送上抄袭的作品的。所谓行卷温卷,就是事先把自己的好作品,先行送给大人物,如果大人物看上了,就可以在考官面前吹吹风,录取时大有好处。
所以,唐朝偷诗的大有人在,朋友之间偷,亲戚之间也互相偷,水平低的,偷水平高的,即使被发现了,被偷的一方,也就是发一通火。
宋代考试,重视文章。有时候选拔个别特需的人才,也要看被选拔者,在这个方面有没有研究。这种时候,平时文章所起的作用,就比较大了,所以盗文贼,也就比较猖獗。
欧阳修在北宋,是文章高手。但刚出道之际,也被算计过。当时他在滑州做官,拜见科门前辈宋祁,宋祁说,有一个大官,特别喜欢你的文章,央求我管你要。欧阳修哪敢怠慢,立刻誊了近作十篇,交给了宋祁。不久,宋祁又说,那个大官又不怎么喜欢你的文章了,说你退步了。欧阳修笑笑,也没说什么。过了一阵儿,欧阳修被选入京,做皇帝的近臣翰林院的知制诰,即起草诏令之人。听人说某大官极力称赞一个叫丘良孙的文章,仔细一打听,原来大官所赞的文章,就是当日他托宋祁转交的那十篇。而赞美者,就是宋祁说喜欢他文字的大官。欧阳修没有去说破,只笑笑而已。
再后来,欧阳修出任河北转运使,见邸报上有消息说,那个丘良孙因献文字,被有关部门招徕,已经被任命为官员了。托人找来丘某所献的文字,原来是令狐挺所作的《兵论》。这家伙,再一次抄袭得手,而且居然因此做官了。不久,欧阳修再次入京,做皇帝身边的近臣,跟宋仁宗说起此事,宋仁宗大怒,要削那个丘某人的官职,欧阳修却说,不行,现在朝命已下,当时授官时失于审查,现在追而夺之,朝廷颜面反而不好看。
不用说,这个欧阳修,实在是太厚道了,厚道没有原则,则给了无耻之徒以可乘之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这样的厚道,都是一种姑息养奸的恶习。欧阳修是文章大家,而且名满天下,被抄点文章,不大在意。但是,那些好不容易耗尽心血写了点东西的小人物,一旦被抄,哭是要哭出血来的。欧阳修重修唐史和五代史,对士人的道德批判,无以复加,不知道为何,对抄袭的文偷这样姑息,大概,在他看来,所谓道德都涉及三纲五常的大问题,至于文抄公,一笑置之就是了。殊不知,文抄公的无耻,比大道理上失节,更为可恶。只抓所谓的大事,放过生活上的无耻之徒,恰是几千年讲道德,越讲越不道德的缘由之一。
新闻推荐
杭州六旬妇女米某乘坐公交车没有出示市民卡又不肯付钱,与司机谢某发生争执。坐过站后,她又要求司机立即停车,被拒后她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