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至1880年间的某一天,一艘德国人的船开到了位于今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中东部的新不列颠岛。一个中国小伙子下了船,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岛后,他在部落土著间采风问俗,了解当地营生。几年后,他开了几家店铺和一家造船厂。当地人后来知道了这个小伙子的名字,叫他“阿谭”。
中国与巴新,隔海遥相望。悠悠岁月中,不知有多少“阿谭”,平凡而又生动地掀开了两种文明美好交往与进步的页页篇章。
阿谭、阿昆、阿梁……中国人都姓“阿”
阿谭绝非第一个到达巴新的中国人。今天的巴新,在中国古代属于广义的“南洋”概念。美国太平洋群岛史学家奥利弗·道格拉斯推断,在地域上靠近东南亚的巴新诸岛很早就有中国人的足迹了,因为早在15世纪,中国商人就广泛活跃于南洋一带。澳大利亚学者罗利·邓福德则考证到,中国人比德国人更早到达新几内亚岛的塞皮克河谷一带。只是,在19世纪末以前,没有文献有名有姓地提及客居巴新的中国人,直到阿谭的出现。
阿谭本名李谭德。这是一个连互联网搜索引擎都难以检索到的名字。但是在巴新华人圈,在西方文献中,甚至在土著部落里,李谭德就是传奇。
初到他乡的阿谭,人生地不熟。凭借踏实与真诚,他逐渐积攒起一些小产业。19世纪末,越来越多中国人前往新几内亚岛、新不列颠岛、俾斯麦群岛,阿谭把他们收留下来安排生计。历史文献中,许多中国人没有留下本名,但当地土著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阿昆”、“阿梁”、“阿盛”……一些土著人甚至认为,中国人都姓“阿”。
调查统计显示,巴新第一代华人姓氏有50多个,主要来自广东开平、台山、新会、恩平四邑,三大姓分别是司徒、陈、周。
进入20世纪,殖民新不列颠岛的德国人想把拉包尔打造成德属首府,于是找到阿谭,请他主持建设工程。1907年,阿谭租下城内17亩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今天拉包尔城里的唐人街。从此,中国人在拉包尔有了聚居地,主要从事水手、机械师、农场主、交易商、厨师等职业。
一战中,澳军占领德国属地。初到拉包尔的澳陆军中尉詹姆斯·林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座被魔法移植到新不列颠岛上的东亚小城,有餐馆、裁缝店、洗衣店,有做靴子的、卖肉的、烤面包的,有木匠、机械师等。店铺门脸都不大……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是如此,但每个人都有到那儿去的理由。中国人早起晚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芋头、木瓜、钢刀……土著就认“中国货”
上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学者布莱恩特·艾伦在一批田野考察手稿中记录到,塞皮克河谷的土著人回忆说,他们祖上最早接触的外国人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给当地引入了极受欢迎的果蔬新物种,如中国芋头、黄瓜、木瓜等,深刻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1900年前后,中国人跟土著人频繁交易的物品包括钢刀、布匹等。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钢刀依然是土著部落间交易时的“硬通货”。
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从以物易物、货币贸易到信用贸易的发展过程,但商品从来都不是往来舟船里唯一的“压舱物”。技术的交流、文化的往来、善意的交往,是海丝路上许多中国人漂洋过海留居他乡的伴手礼。
贝壳和椰干是当时巴新土著部落最主要的贸易物资。西方文献记载,阿谭为当地土著“托来人”制造大船并教授航行技术,帮助他们到更远的海岛获取更有经济价值的贝壳。1899年,中国人帮助当地人在新不列颠岛上设立了49个椰干交易站,年出口量达到3632吨,成为当时南太地区最主要的椰干产区。
澳大利亚学者罗利·邓福德说,西方殖民者不与土著人打交道,而中国人甘愿承受很大的风险与土著人真诚交往。他们逐渐与塞皮克河谷、新爱尔兰岛、新不列颠岛、所罗门群岛的土著部落结成了固定的交易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与土著人通婚。据说,阿谭后来也娶了托来女子为妻。这种友好交往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传承至今。例如,在巴新,至今还有一些土著居民使用传统中药治病疗伤。
不仅如此,澳学者著述的新几内亚简史甚至考证认为,连巴新的语言皮金语都带有浓郁的中式英语色彩。澳学者认为,当年到达巴新的中国人急于与当地人交流,使用了一种洋泾浜式的英语,这便是如今巴新皮金语的雏形。基于英语的巴新皮金语词汇量较少,通常靠上下文来排除歧义,拐弯抹角表达语义的特点明显,例如,胡子叫“脸上的草”,惊吓叫“(心)里面跳”等。
蓝色、生态、多元……丝路唤醒新图景
巴新在二战中被日军占领,战后被澳大利亚托管,直至1975年宣布独立。独立后第二年,巴新就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陈仲民在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巴新历史上首位华裔总理。1994年陈仲民第二次出任总理。许多人认为,父亲是华人、母亲是土著的陈仲民就是许许多多巴新华人融入当地、努力拼搏的缩影。
过去7年中,现任巴新总理彼得·奥尼尔12次访问中国。他评价说,建交40多年来,中国与巴新续写友谊的前缘,双方的紧密关系“每一年都在变得更强”。过去5年,巴新不仅加入了亚投行,而且成为太平洋岛国中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
和当年许多“阿谭”帮助建设巴新一样,一批中资企业如今在巴新续写着那段丝路奇缘。机场、桥梁、供水工程、国家公路网、中国—巴新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启发了这个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走出一条“蓝色经济、生态海岛”的多元发展新通道。
百年前,许多华人与当地人相扶相帮,在西方殖民背景中寻找生存的希望。过去几年,中国建设者们与巴新人一道共度难关。在巴新遭受多次强震时,中国企业迅速投入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日夜不停地帮助当地清理塌方、抢救生命、输送水源、供应食物。
“有人曾说巴新是一片被时间遗忘的土地,”太平洋岛国论坛贸易与投资专员戴维·莫里斯在媒体刊文说。“但是,巴新的时代终会到来。如今,中国正在帮助巴新加速发展,双方的合作必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往南太平洋的有效延伸。”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国家烟草专卖局4750万箱售烟目标引发吐槽网友:这不与“控烟”相悖吗
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11月份生产经营调度会11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表示确保年销售4750万箱的目标任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