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不仅帮助职工获得收入、福利方面的保障,而且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目标,工会更关心职工的未来。”今天上午,参加第三期中巴青年职工“互学互鉴”研讨营活动的职工代表走进天津港太平洋国际码头参观访问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港口年吞吐量是多少?工人工作时间是怎样的?最低工资是多少?”一路上,纳西姆·阿赫迈德边走、边看、边问。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在瓜达尔港工作的纳西姆·阿赫迈德,希望尽可能多地从天津港的发展轨迹中获得借鉴。
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码头,负责船舶离靠港和集装箱装卸工作的赵宁宁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得知这支170人组成的装卸队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纳西姆赞叹不已。“能保证这样大的码头运转得如此井然有序,足以说明这是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一年半之前,纳西姆·阿赫迈德进入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工作,在他看来,还在建设发展中的瓜达尔港还有太多的地方要向天津港学习,而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港口的发展进程。中国职工对待工作认真、专业,这与中国工会给职工提供了多种提升技能的渠道分不开。
穆罕默德·塔亚布对中国工人的训练有素同样印象深刻。在进入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工作之前,穆罕默德·塔亚布曾是一名老师。得知中国企业招人,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毅然选择加入,为来到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职工培训当地法律和政策。在他看来,中国对职工的培训更加专业、更成体系,能帮助职工真正建立起职业上升通道。
“你们在保护职工权益方面有哪些文件和举措?劳资争议如何处理?”在与天津港职工的交流互动中,比拉·阿哈默德接连提问。多年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他深知,对于有着3亿多会员的中国工会来说,要用法治方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全方位维护他们的权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智慧。
中国工会开展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帮助困难劳模解决实际困难、春节期间给劳模发放慰问金……随着交流不断深入,来自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工商联的阿基布·阿西夫的感受愈加深刻。他说,“中国工会对劳模的关爱、对先进职工的激励,能够让他们对待工作更加忠诚,让他们在体面劳动中更有获得感。我想这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40年里取得如此巨大进步的重要原因。”
“职工是企业的未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相信中巴两国和两国工会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将为两国职工的共同发展、两国的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二等秘书沙赫扎德·那伟德对此充满信心。
未来几天,研讨营一行还将到北京、海南等地的企业走访参观,进一步了解中国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经验和做法。
(本报天津11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更多精彩报道请扫描二维码11月14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正式与观众见面,该展览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