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平板电脑做英语作业,做着做着就玩起游戏,总不能孩子每次用手机、电脑做作业,我都得在旁边盯着吧?”周末刚过,家长郑先生就抱怨,儿子周末用平板电脑上的APP做作业,但却很难控制自己,“不仅英语,不少学科老师都会在手机上布置作业,老是对着手机,真的很担心他的视力。”
目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正在日益普及,越来越多学校让学生通过电子产品辅助学习,利用科技手段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作业已经慢慢从“线下”转到了“线上”。
电子作业日益成了“刚需”,然而,不少家长也因此有了自己的担忧:“孩子们的自控力差,怎么保证孩子使用手机时是真的在做作业?而且长时间使用手机难免对眼睛产生伤害,用手机做作业真的好吗?”
关于手机作业,家长们的忧虑很多
“平时就防着孩子玩手机,从他手里拿走手机就剑拔弩张了,结果现在都要往他们手上送手机,因为要做作业。”说起手机作业,家长周女士很有话说。周女士的儿子上五年级,老师有时会在手机上布置数学和英语作业,每次儿子做作业,周女士一不留神他就打开游戏或视频软件,或者做完作业不吭声继续玩手机,直到周女士大声呵斥才肯把手机放下。
“我觉得学校在手机上布置作业的初衷是好的,孩子能有更多种形式学习,学习个性化,还能方便老师批改,不过要怎么保证孩子真正有效地使用电子产品真的是个大难题。”周女士说自己平时一直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但为了作业,孩子再紧盯屏幕家长也无话可说。
家长郭先生夫妻俩为了防着孩子边做作业边玩游戏可谓是绞尽脑汁。“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电子作业确实不少,一米阅读、作业盒子、校园安全教育、奥数盒子,还有些需要背诵或者朗读的语音作业都得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郭先生说,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力毕竟有限,孩子一拿平板电脑,就要防着他玩游戏、看视频。现在我们把平板电脑上与学习无关的软件全部删掉了,删不掉的电脑自带软件也尽量注册成会员,希望能起到一些防范效果。”
除了手机这个主力军,电脑、平板、点读机……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因为学习充斥在孩子身边,最让家长们焦虑的,还是孩子的视力。
多数学校都有布置线上作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城区小学和初中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布置线上作业,其中初中因为英语听力人机对话的改革,用手机完成英语作业的最多,小学英语学科也相对较多,其他如科学、数学占的比例也较高。
在市区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的陈老师告诉记者,在小学阶段的作业APP中,很多学科学习尤其英语等语言类科目学习生动有趣。“手机上多是情景教学,趣味性强,学生们就像闯关一样,会分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去完成作业。”陈老师说,通过网络布置作业,也方便老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助于提高老师批改作业、评价和反馈的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孩子薄弱知识点,遇到有典型错误的题,还可以通过手机课堂进行统一讲解。
尤其是初中阶段,城区各大初中都使用大数据融入教学,线上作业系统会自动统计出学生整个学期的作业完成情况数据,可更好地辅助老师帮学生补短板,发挥特长。
至于家长们担心的视力问题,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对于线上作业的时间其实有一定控制,正常情况下,会控制在15至20分钟左右。“线上作业不能完全代替纸质作业,如果学生能有效地完成线上作业,其实是可控制的。”初中信息技术老师齐老师表示。
也有学校将教育大数据的客户端安装在了家长们的手机里,让家长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单打印出来再完成,拍照上传再信息集成。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关键在于有效的监督和引导
对此,市教育局基教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相比传统的作业完成方式,线上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学生完成作业后的大数据统计,能够直观地评估到学生学习的状况,活泼的作业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线上教育也有弊端,比如,使用时间过久会影响孩子视力。
今年9月,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在学校层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科技的进步帮助孩子们更加高效地学习,防控近视,并非完全禁止电子化作业,而是需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科学规划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基教科工作人员表示,家长们的担忧是现实的,也是需要正视的,电子产品是个双刃剑,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引导,防止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沉迷网络。“我们跟学校也在一直探寻更好的方式来有效地监督和使用电子产品,它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纯依赖,老师们也是取其之长,将其规范使用。”
□记者手记:
不要让手机作业成为洪水猛兽
对于用手机做作业,有家长担忧对孩子的视力会产生危害,还有家长担心对孩子的书写能力产生影响……这些担忧无疑是现实的,可是技术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技术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实际上是有帮助的。
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作业实际上是减轻学生负担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科学衡量对自己评估,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量,和适合作业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不过,在教育与“互联网+”深度接触的当下,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都应该与时俱进,不能让“互联网+”的探索失控,以为“互联网+教育”就是APP学习软件的简单运用,忽视了运用的规范和引导,需要划定APP学习软件运用的底线,避免教育教学对其的过度依赖。
使用电子产品做作业,关键还在于有效使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帮助他们控制使用手机做作业的时间和频率,真正做到既给学习带来帮助,又不影响身心健康。
手机做作业,更多只是作为传统作业的补充手段,家长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或者做一部分。对于老师们来说,无论采取哪种作业的方式,都应该从“轻负高质”的角度去考虑,尽量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
我们的教育仍需回归到素质教育的初衷,让教育减负更加脚踏实地,避免教育教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沉重的负荷,让“互联网+”的探索轻松前行。
记者衣方杰
□本报记者衣方杰
新闻推荐
美食资讯粤菜“威”了!近日,米其林在广州推出《米其林指南粤菜亚洲-欧洲-美国2018~2019》。这本指南是自1990年米其林指南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