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获悉,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鸿雁通信卫星星座系统首颗试验星将于今年12月发射,预计到2020年发射30颗卫星,实现重点覆盖“一带一路”区域,建设示范系统,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商业运营。到2022年完成系统一期60颗卫星的组网和运营,成为中国首个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在太空中构建出一条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信息丝绸之路。
近地轨道卫星
鸿雁通信卫星星座系统 (以下简称“鸿雁星座”)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系统着眼于全球覆盖、星间互联的天基系统与地面网络的全面融合,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卫星数据信息及综合业务服务。
据技术专家何穆介绍,传统卫星通信系统分布在地球上空约3.6万公里处的地球同步轨道,简称高轨卫星。这些卫星覆盖不到南北两极,向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时经常出现延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公司选择向距地球2000公里以内的近地轨道发射卫星,即低轨卫星。
“低轨卫星可以有效解决延时和损耗的问题,但无法达到高轨卫星的覆盖面积,这就需要发射大量卫星组成所谓的星链或星座。 ”何穆表示,正在推进的“鸿雁星座”计划,就是一个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其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数据业务、航海数据业务等六大应用服务,首次使我国卫星通信覆盖领域扩展至远洋甚至两极地区,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全球永不失联”
据了解,“鸿雁星座”最终将由300多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可全天候、全时段、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实时双向通信,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
此外,“鸿雁星座”还将在物联网、移动广播、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航空航海监视等场景中,为全球各地的人与物提供卫星移动通信保障、宽带互联网接入、高精度导航增强定位服务,还可满足我国在应急救灾、国土安全、智慧农业、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卫星移动通信需求。 据人民网
解读
>>>
将消除海上“信息孤岛”
“鸿雁星座”应用后船员出海可以刷微信聊视频
我国现有海洋应用卫星通信保障依靠传统C/Ku频段通信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短报文服务、海事卫星系统、铱星系统等,其中主要依赖国外卫星通信系统。 “鸿雁星座”项目的建设将让我国海洋应用卫星通信保障能力再上一层楼。
“鸿雁星座”负责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周志成院士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对卫星通信需求巨大,但当前的不足之处也较多。
这主要体现在:不能满足全球覆盖要求;宽带通信能力严重不足,使用成本高昂;卫星终端在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要求。有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利用海事卫星,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的直播租金高达每次数百万元。
“鸿雁星座”面向海洋应用独一无二的特性,将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记者从通信卫星事业部获悉,鸿雁星座可支持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的海洋应用发展。
依据规划,“鸿雁星座”由一个移动星座和一个宽带星座组成,首颗试验星将于今年年底由长二丁火箭搭载发射。
星座最终将实现全球覆盖、纵横深海大洋,空间互联、实时国土通信,宽窄结合、满足多种用户需求,空海监视增强航运安全、导航增强助力新型应用。
星座通信系统技术负责人陈东进一步解释,鸿雁星座能在“海上协同行动通信、海上公众服务通信、海洋综合感知通信”三个方面大展拳脚。
在海上协同行动通信领域,鸿雁星座能提供海事通信服务,助力船联网建设。陈东了解到一个数据,2013年对上海、浙江等地的船员在船期间的调查统计显示,只有16%的人每周能和家里通信联络一次。陈东表示,“海上信息孤岛就得靠高性能的卫星通信系统来消除”,“鸿雁星座”可为所有类型和吨位的船只提供语音、传真和数据服务,同时满足船员与家人通话、微信、视频需求,提振船员士气和改善精神状态。
此外,在海上公众服务通信领域,“鸿雁星座”能为电信运营商、企业提供数据中继服务,服务海上科学数据传输,进行渔情、预警等信息推送;在海洋综合感知通信领域,鸿雁星座能进行海洋数据采集,提供船舶AIS/VDES服务和船舶授时与位置等。 据《中国航天报》
我国禁止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
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8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经国务院同意,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工作,计划持续加强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的同时,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
据了解,低速电动车主要指行驶速度低、续驶里程短,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水平较低,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电动机动车,包括老年代步车等。
近年来,我国低速电动车生产和市场规模无序扩张,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百家,产销规模超百万辆。据相关部门2017年统计,近五年我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由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长,近三年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通知明确将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分阶段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清理整顿工作,依法采取综合措施清理不达标生产企业和产品;二是停止制定发布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相关政策,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三是通过置换、回购、鼓励报废等方式加速淘汰违规低速电动车在用产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3000多年前古人能做开颅手术
据新华社郑州11月8日电 3000多年前不足10岁的孩童,头骨顶部正中却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穿孔。不久前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一具尸骨引起专家关注。
“这具在大司空商代墓葬里发现的尸骨,其头骨穿孔表面钝化光滑齐整,有人工开钻的痕迹,穿孔后骨头还在生长。专家推测,他曾做过开颅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还继续存活。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说。
像这样成功的开颅术并非孤证。殷墟后冈9号大墓曾出土一具成年男性骨骼,头骨前囟点处有一穿孔。穿孔内创缘直径约8毫米,外创缘直径约19毫米,呈喇叭形。
在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之际,岳洪彬对殷墟近年来获得的医学考古资料进行了首次梳理:“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医学成就超乎你的想象。 ”
岳洪彬说:“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商人对人体各部位的疾病已有较系统的认识,已能用药物、外科手术、针灸和按摩等不同手段治疗不同疾病,不但给疾病以专有名词,还以病理感觉和病灶病发部位定名。 ”
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统计,在殷墟甲骨文资料中,已记载疾首、疾脑、疾目、疾耳、疾口、疾舌、疾胸、疾齿、疾足、疾骨、疾有梦等50余种疾病,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骨科、神经科、肿瘤科、传染病科等。
卫星通信示意图。制图/吴高阳
新闻推荐
谣言:秋冬季节,软糯清甜的柿子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不过最近一些关于吃柿子禁忌的文章陆续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网络消息称,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