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陈玲
日前,教育部透露,体育课要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过1次体育竞赛等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一个重大改革方向。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如何把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及纳入升学和评优评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去。
这项关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革,值得称赞。对中小学生而言,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教师、家长往往为了文化课取得高分,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仅靠每周两三节的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肥胖、近视、体弱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身体素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要磨炼学生意志,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参加体育竞赛,把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体育课布置家庭作业,把体育教育的触觉延伸至家庭……让体育回归教育本源,这一系列探索,将唤醒学校、教师和家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可以预见,在体育改革的推动下,校方将积极支持学生参与运动,体育老师将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任务,家长将自觉鼓励孩子锻炼身体。
目前,体育教育是教育的明显短板。在场地、师资、经费、扶持等方面还需要大力支持。在体育改革中,应多出台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政策和机制。学校、家长和学生也应共同努力,多方面保证学生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体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豆娅妮)近日,笔者走进宁县平子镇旭瀚电子厂扶贫车间,女员工们正在熟练地装配零件、加工电子元件。“装配零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