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洪流中的大众阅读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8-11-06 11:13   https://www.yybnet.net/

■张光茫

1978年至2018年的40年,中国社会始终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与此相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也不断变换着场景和主题。40年的阅读史,事实上是一个开放、沉淀、再开放的过程。而今,改革还将继续,阅读不会止步;阅读不仅改变个人,终将改变中国。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集体阅读时代

十年浩劫一结束,书成为思想领域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1978年8月11日,上海《文汇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一篇7000余字的短篇小说,小说的题目叫《伤痕》。因为《伤痕》,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当时有种说法是:“全国读者的眼泪足以流成一条河。”24岁的新生代作家卢新华一夜成名。此后,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一经发表,各大报纸争相转载,一时间洛阳纸贵。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中国读者都爱捧读同一部作品,譬如柯云路的《新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全国人民都看同一部电影,譬如《庐山恋》《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这一时期,国外的文学作品也开始被翻译过来,其中苏俄文学比较多,莫泊桑、契诃夫、果戈理等外国大家的作品都在畅销,大家想通过小说了解国外的生活。

回眸: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流行阅读,与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拨乱反正”意识形态下的一种阅读,带有很强的时代的迫切愿望。那时候,大家在看同一部电影,读同一本书,思考同一个问题,面向同一个困境,向着共同的未来,由一种共同性所承载。而“集体阅读”正是围绕这样一种历史走向展开,这种重新建构文化统一体的想法,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联系在了一起。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

饥渴阅读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大众阅读领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阅读现象:男读武侠,女读言情。武侠的代表是金庸、古龙,言情的代表是琼瑶、亦舒。与此同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仅大热,还感动了整个中国。汪国真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化明星。那时候,抄录汪国真的诗是一种时髦,其诗集销量达数10万之巨。汪国真迎合了当时的时代趣味,表达的主题没有脱出思想解放的范畴,只是用了更通俗的方式。此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先锋文学,苏童、余华、莫言、格非、马原的作品,到上世纪90年代居然成了一种时尚符号;同样火爆的还有三毛热、张爱玲热、林语堂热、梁实秋热、王小波热、《围城》热,以及周作人散文的兴起。在不断的文化生产中一层层地被剥去了本来丰富的内涵,塑造成了精致而易于消费的“精品”。张爱玲的小说被当做了“高等调情”的妙品,她的妙语被滥用,成了女性生活趣味指南;钱锺书因《围城》热卖而走向民间,人们随便套用“围城”的比喻,而其关于人的“存在”窘况的深层意蕴被流行文化“遮蔽”了。1993年引起知识界和大众共同关注的贾平凹的《废都》,似乎更能说明这种奇怪的阅读图景。一个非常雅的内核用了一个非常俗的包装,知识界看见的是人文精神的崩塌,而大众热议的是“此处删去××字”的情色描写。此时余秋雨的散文也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但却比汪国真的诗更加“耐用”,因为它不仅是用以点缀生活的“文化口红”。《文化苦旅》是历史的“壳”与作者感悟的结合体,形象言之,即“人文景点+历史文化+感伤情怀+‘睿智思辨’”的结合体。正是这样的“结合体”,使得中学生和理工科大学生成为余氏作品的最大数量的拥趸,他们均以极大的阅读热情和如潮的好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和欣喜。有意思的是,在那个年代,思想文化著作、尤其是哲学理论书也成为时髦。萨特、尼采,包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成为当时的流行读物,柳鸣九的《萨特研究》也非常轰动。

回眸: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流行阅读出现了这样一种似乎很奇怪的现象,大众把金庸、琼瑶和萨特放在一起,大众文化和高端的哲学并行不悖。在新启蒙和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之下,人们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所以没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野,人们即使在阅读通俗小说时,也将其纳入了另一个解释框架,比如,从言情感受到人性、人情的复归。而看起来是天壤之别的两种阅读,构成了那个时代重要的精神生活。而今回忆起那段时光,读书人

给出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结论:那是一个洋溢着激情的阅读饥渴时代,是一场读书人的盛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快感阅读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经济生活发育成熟的前提下,反腐文学、官场文学广为流行,同时,安顿的《绝对隐私》等窥探欲之类的阅读也开始盛行,引领了一批口述实录的出现。此外,要给社会变化和转型提供解释和思考的流行读物大量出现,1996年图书市场出现的《中国可以说“不”》等通俗读物成为一时之流行,点燃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书中大致观点是爱国者就应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随后,套用该书书名的图书泛滥市场,“说不”成了当年夏天的时尚。一批作家,比如皮皮、张抗抗等,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引起的情感、家庭、伦理的变化;同时,名人传记广为出现,赵忠祥、倪萍、杨澜等成为时代偶像。

市民化书写、市民审美趣味在这一时期占据了文坛的广阔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刊和出版业走向。譬如“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的《生活秀》,由平民“仿真”走向了都市传奇,跟大众文化趣味一拍即合。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个被称为小资、或者白领的阶层开始崛起,一批给这个群体准备的读物开始大量出现。《格调》一类的流行读物给这个群体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而类似于村上春树的作品则给他们提供似是而非的文化想象。市场的逻辑就是在竞争中胜出,在就业压力下,白领阶层的充电读物成为流行阅读主要目的之一。1997年,英语辞典热卖,《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占据图书排行榜首位。此外,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成抢手货,读个MBA成为时尚,书店里趁机冒出各种MBA书籍。《老照片》的出版开启了一个读图时代,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开创了电视、图书互动的出版新格局,而实用管理类的书也越来越风行,《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成为流传一时之作;大到国家小到组织乃至个人的生涯设计,一波又一波,诸如《学习的革命》等书的风行,都表明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个人的发展方式。

回眸: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流行阅读在口味与趋向上都全面进入分化时期,不过,虽然出现了很多阅读潮流,但

每种潮流都构不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没有主潮流的时代。随着娱乐阅读的兴盛,娱乐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快感阅读或者说欲望阅读盛行一时。这种“快感阅读”本身又包涵着很大程度的错位与错乱,想简单的快乐,又无法摆脱时代挥之不去的影响。整体来讲,无论社会还是学界,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人们的阅读是随意、偶发和破碎的。

2000年代——个人阅读时代

跨越新千年,新时代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最汹涌的文化潮流,功利阅读成为最主要的阅读动力。流行文学带有明显的游戏色彩,全然架空历史的想象写作,人物随意进入文本,犹如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成为这类作品的特点。与此同时,现代人更关心个人身体的健康,身心健康类书籍热卖,背景是医疗费用的飙升。每个病人,一走出医院的大门就有冲动去买一本《求医不如求己》,国人改变饮食习惯、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客观上起到了普及健康教育的作用。

2000年代,韩寒、郭敬明等一批“80后”年轻作家的崛起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重大文化现象。郭敬明以《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接连在2003年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张悦然等人也以《葵花走失在1890》等作品赢得年轻读者的喜爱。网络文学的出现,也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空间,痞子蔡和安妮宝贝等人的作品在网络中迅速走红。一种全新的青春心理体验、没有历史负重感的写作,取代了原来的社会现实描写。

此时,商业文化已成为主导文化,企业家的传记广为流行;而中国越来越加入世界大家庭,告别民族悲情,需要一个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解释,这种解释是理性的探讨,如《世界是平的》,而非上世纪90年代的宣泄性的《中国可以说不》;其次,通过商业经济来解释中国,而世纪初的中国作为世界新舞台,也激起了国人对大国的想象,《大国崛起》的流行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在就业压力下,增加有用性保持竞争力,如何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阅读成为一时之流行。《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蓝海战略》《圈子圈套》等职场书广为流传,一直是白领阶层的主要充电读物,至今仍然畅销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儿》,很多人就认为这本“讲史书”更大程度上像是一本职场宝典。

2006年,一部《品三国》让60岁的易中天迅速走红全国。易中天、于丹等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刘心武也借着电视解读《红楼梦》再红了一把……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心灵鸡汤,是滋养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的栖息之所,国学图书的热销反映了国人对传统文化割舍不下的情结,反映了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与复兴的呼唤。而浅显易懂的读史热,正好说明了国人的这一需求。

回眸:进入21世纪,随着日常生活的主题越来越突出,个体应对生活的能力也必须要越来越强,阅读更加私人化,这是一个趋势。随着文化分层的趋势越来越清楚和明显,每一种类型的阅读都有明晰的阅读圈子,新世纪的流行阅读也由一元走向多元,进入了“个人阅读”时代。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众阅读者更专业,由此出现了许多小众阅读者,这些读者的阅读能力、知识水准,比之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市场经济靠个人应对生活,而当下日常生活的复杂性远远甚于上世纪80年代,所以,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阅读很单纯很天真的话,则现在的阅读更世故、更实用。

2010年代——阅读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必须要有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蒙是文化自信的提倡者,他是当代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家、学者,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他的《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讲孔孟老庄》《王蒙谈文化自信》《中华玄机》等书,具有不一样的眼光和风格。

2010年代,中国作家逐渐被世界认可,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促进了国人读书的热情,更展现了东方文化的自信。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贾平凹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长篇问世。读他的《秦腔》《古炉》《带灯》《老生》《山本》,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张炜耗时22年著成长达450万字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引起文坛的巨大震撼;麦家以《解密》《暗算》《风声》《风语》等迅速崛起于文坛,书写出一代知识分子时代命运的无辜与无助;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彻底洞悉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爱意”,真正赋予了生命的美丽与庄严,让温暖照亮生活与世界……

随着城市的发展,都市人都渴望着逃离束缚,旅行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对此,毕淑敏颇有发言权。《非洲三万里》《美洲小宇宙》《破冰北极点》《南极之南》,毕淑敏在用一个个脚印丈量这个世界的同时,向世人展示,旅行是灵魂的升华。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小鹏,他的《背包十年》,用坚持实践梦想,10年背包生涯,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

2010年代也是一个“微阅读”的时代,最显著的标志是张嘉佳凭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畅销荣登作家富豪榜榜首。张嘉佳的故事,有念念不忘的美好,有爱而不得的疼痛,有生离死别的遗憾,有一再错过的宿命,也有喧嚣之后的回归和温暖。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用最温暖的笔触诉说: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相处与对话最好的时光。

回眸:这个时代,已经进入急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读书好像变成一件低效率的事情。这让我们想起摄影的兴起对写实油画的剧烈冲击,即便如此,摄影和油画依然各自走着各自不同的路。阅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思考冲动,更加客观与冷静地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影响别人,继而影响这个时代。

综上所述,40年来涌现出的无数好书,不但担负起了启迪民智、繁荣文化的重任,更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崛起。

新闻推荐

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慧力量辽宁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戴玉林

辽宁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戴玉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时代洪流中的大众阅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