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复苏之势正在到来。
11月4日,在翦伯赞同志诞辰120周年暨《中国史纲要》出版5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新任校长郝平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拿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支持历史学科和人文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而在半个月之前,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备受关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人文学科,在“培养科学家”之外,强调“还要培养思想家”。
多家高校“振兴文科”,北大将设立专项基金
“人文学科是北大的“本钱”。”座谈会上,北大历史学系出身的郝平表示,学校已经明确,要下大力气筹集设立文科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那些意义重大、着眼长远的学术项目, 注重学术的传承与积累,为文科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和资源保障,确保北大文科的学术传统能够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确保人才辈出、名师云集、成果丰硕。
与北大“救文”相对应的,是“人文学科在没落”的社会普遍感受。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人文学科还处于“黄金时代”,但随着科技变革,社会需求变化,新兴学科繁荣,人文学科出现了落后的情况。
在北大读书、工作30余年,北大历史学系主任张帆对此感受明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去几十年北大的学科布局作了一些调整,有一些新兴学科和密切服务现实的学科得到长足发展。”张帆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相对而言,文史哲这些不易产生经济效益和进行产业转化的学科出现边缘化倾向,教师队伍规模缩小,学生减少。
他不无忧心,这些学科虽然不能与国家经济发展直接挂钩,但从长远来说,它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有重大意义。“现在希望能借助学校支持文科发展的机遇,把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好好建设起来。”张帆说道。目前而言,复兴人文学科,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就是“充实教师队伍,补充人才”,“需要一段时间解决”。
除了人文精神浓厚的北大卯劲增强文科力量,其他高校也在近几年开始逐步注重人文学科的建设。今年年初,“工科强校”清华大学评选出18位首批文科资深教授,通过改革教师队伍人事制度,在“短板”文科上再度发力。与清华几乎同时,浙江大学则召开了文科发展咨询专家小组会议,武汉大学召开了文科院长论坛。而早些时候,华东理工大学宣布成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今年10月,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等部门酝酿多时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出炉。其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人文学科,实施范围扩展到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探讨:中国历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
11月4日的座谈会上,专家们讨论了如今历史教学和教材编纂面临的问题。其中,提及最多的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反对的“以论带史”口号,及其主持编著、新中国最早编定的高等学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中国史纲要》。
“历史是具体的科学,论证历史,不能从概念出发,必须从具体史实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结论。不要先提出结果,把结论强加于具体的史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宗国回忆,1961年在文史楼108室,翦伯赞曾告诉他们“以论带史”这个口号是错误的,而这句话对他包括之后的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减少“以论带史”,在编写书籍著作或者讲课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陈苏镇尤其注重理论和史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淡化理论色彩,注重客观描述历史,说不清的尽量不说,或者把几方的观点呈现。”为此,他往往会在一个具体词汇上斟酌,如“起义”还是“暴动”,或者找到其他更能客观描述的词语。
张帆则认为,当前在编写教材,特别是在编写高等教材时,或许应该更加包容,适当平衡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之间的比重。
引起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垚注意的是史学人才的薪尽火传,以及理论创新。
“翦老不仅关注中国史,他更关注世界史。他写的《中国史纲要》,很多重要节点都有世界大势的描述。他要把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建立成全面的世界史,网罗了当时留学归来的许多学生,可以说真正是全世界的人才,靡不毕具。可惜现在已经是缺苗断垄。”马克垚遗憾地说道。
在与世界横向比较上,马克垚还提到,四十年来,我们世界史专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如果只是在外国人的圈子中添砖加瓦,那就还是没有理论创新,没有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不过跟着别人跑,谈不上什么建立自己的学派,也就谈不上什么要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吉祥物“进宝”在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欢迎来宾。新华社发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