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互联网与中国的故事 ■郑渝川

来源:西安日报 2018-11-03 04:36   https://www.yybnet.net/

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作者:郭万盛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站在2018年,我们回望1995年以来的23年,不能不感慨:中国互联网急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突飞猛进上,以人们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形态重塑着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的交流方式乃至价值观念。

互联网与中国的故事,要从1995年5月17日,即第27个世界电信日开始。这一天,当时的邮电部宣布向居民开放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

此前两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很快,新加坡、日本等国也宣布跟进。北京中关村在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为1995年5月实现互联网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也是在1995年,杭州一所院校的英语老师,被当地政府委派以翻译的身份去美国,任务是争取一笔修建高速公路的投资。争取投资的努力宣告失败,但在美国西雅图,这位老师在朋友的引领下接触到了互联网,并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并没有有关中国的数据。于是,一个还没有成型的创意便抢先行动起来。他希望将中国的资料,特别是希望与国外进行商贸往来的企业信息放在网上,这项中间业务的生意前景显然看好。

这位翻译兼老师,就是马云。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无时差”地接受了互联网革命的洗礼。马云与互联网的因缘际会,也同时拉开序幕。

1996年的中国,共销售了201万台个人电脑,而居民申请上网服务也变得十分踊跃,就连高原城市拉萨也有相当多市民申请开通。比尔·盖茨这一年出版了《未来之路》,引领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官员、知识分子、平民子弟、商人建立起对互联网改变世界美妙图景的信心。这一年,另一个具有跨时代重要意义的事件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出现网吧。尽管随着网吧越来越普及,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等社会问题,但网吧的确起到了其他空间、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快速普及网络的积极作用——在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快速普及网络对于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1997年的中国,互联网大潮对于传统秩序的冲击作用,特别是在当时那样一个缺乏足够法律规范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背景下,体现得特别明显。人民日报社与传媒大鳄默多克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Chinabyte。这是一个认同传统新闻、版权的网站,会严格审核稿件,也给撰稿人支付稿费。Chinabyte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知识生产的先驱,但当大量同质网站兴起后,一些后来者却未遵守合规操作的责任:内容审核不严格,转载或原创不给稿费,致力于快速扩张,用免费获取内容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再以此争取广告,不断加快生产运转的速率。Chinabyte在这种完全不对等、不对称的竞争下,很快输得丢盔弃甲。1997年之后,几家门户网站因不付费转载内容行为数次遭到报纸媒体的严词谴责,而一些资讯截取APP后来也被传统媒体视为大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在《免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书中就曾感慨,“互联网诞生之初,它确实是朝着‘不保护任何权利’的方向发展的:内容复制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十分低廉;权利也十分难以控制。因此,不管大家的意愿如何,根据互联网起初的设计模式,著作权保护机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内容的‘获取’不受任何约束。”

中国互联网业在几乎“无时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一方面使得中国企业有机会发展成为可以与全球巨头扳手腕的重要挑战者,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发展的状态相差无几,所以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个体的企业运作、资本支持创业以及监管治理的完善等等,这一切所能借鉴的国外经验相对有限,需要进行自主探索。

站在2018年,我们回望1995年以来的23年,不能不感慨:中国互联网急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突飞猛进上,以人们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形态重塑着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的交流方式乃至价值观念。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出版了人民日报社记者郭万盛所著的《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一书,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23年来互联网带给中国的非凡变革进行了全面梳理。从23年的发展历程中,作者敏锐地提取出五个时代的关键词,包括1995-1998的“拓荒”,1999-2003的“跌宕”,2004-2008的“沸腾”,2009-2013的“社交”,2014-2018的“融合”——这五个词汇某种程度上正是对中国互联网业,甚至全球互联网业发展脉络的精准概括。

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重温那些如今已经被我们接纳的技术、观念、方式,是怎样产生和实现的,这将会对科技改变生活有一个更为精准的认识。这20多年里,尤其是论坛网站、微博、微信陆续产生以来,不同的年头里,都会涌现出各式的“网红”。虽然网红说起来不免与行为乖张、标新立异等词汇联系起来,但纵观各路“网红”的诞生与知名度周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网民对于互联网普及所重塑的社会认知程度,对于社会问题、多样化的人物和观念价值的接纳与包容,还是呈现出一个渐进式的提升过程——这与中国互联网业的发展成熟是相匹配的。

新闻推荐

北京决定一次性精简千余行政审批等事项

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又放“大招”。市政府日前决定,将现有的2298项市级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精简50%以上,最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金秋时节采菊忙2018-11-03 01:54
评论:(互联网与中国的故事 ■郑渝川)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