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凌
随着网络的发达,“家校群”成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重要载体。但不少家长发现原本单纯的这种联系方式渐渐变了味,群里不乏有家长赤裸裸炫富的,有老师网络拉票的,更有家长一味阿谀奉承的。“家校群”正在淡化其增加沟通效率的初衷,渐渐成为我们熟悉并有点厌恶的现实世界的浮躁。
近日杭州、西宁等地的教育部门开始对这种变味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动刀”,要求禁止“拍马屁群”、“广告群”,提倡电话交流或约访等措施,赢得叫好声一片。这表明作为群内的两大主体———老师和家长早已对“家校群”的现状不满了,只是谁都不愿意去做出头之鸟去开这“第一枪”。其实两大主体都有顾忌,教师怕家长闹事,因此对群里源源不断的问题保持耐心,家长怕老师不重视自己孩子,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群里人情世故的平衡。
“将‘家校群’置顶,厌看里面的无用信息,又不得不时刻关注里面的有用信息”成了许多家长对待“家校群”的态度。笔者以为,这种无序的沟通远不如信息的统一发布与有计划的交流来得更有效率。其实从“家校群”的性质看,该群应该是发布家校沟通信息的工作群,而并非老师和家长自发建立的交流群,也非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学习情况汇报群,教师和家长都应自省。
很多人怀念曾经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实现家校沟通的时代,虽然沟通不如现在网络时代这么便捷,但最起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很单纯、目的也很明确,家访能达到的情感沟通效果,是家校网络沟通平台远远不能达到的。“家校群”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但传统的家访形式沟通也不应该一味被其取代。
笔者认为,学校在建立校网络交流平台时,应该明确并制订清晰的群规,列出教师和家长权利和义务清单,通过制度的相互约束,让教师和家长彼此有选择和拒绝的底气及勇气。教师有重要信息,如开家长会、极端天气调整上课时间等通知才可在“家校群”中发布,其他无关信息都不
要发布,包括考试的成绩、学校表现等,频繁的学生成绩发布只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家长也不得随意在群里发布无关信息。
要真正改变现状除了制度的约束,教师和家长方面的自觉性也非常重要。变味的“家校群”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没有学会平等看待家校关系。其实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本应是互相平等、共同促进的关系,谁都没必要沦为对方的附庸。从这种意义上看,教师和家长平等看待家校关系,双方互相监督,与其书面上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不妨先从自身在“家校群”的独立人格培养做起。
家校网络交流平台在刚性制度与教师和家长的双向监督之下,自然会有效得多。当然细化的制度与实际的执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积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总会收获到效果。清爽才应该是“家校群”的常态,因此“家校群”应是一片澄澈。
新闻推荐
父亲是一棵树,我们是那棵树上的几片叶子。父亲人很老实,嘴唇特厚,话却不乱讲,他常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