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一座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尤其对于历史“欠账”较多的城市而言,着急是没有用的,作假也只是坑人坑己。
近日,河南平顶山多位市民反映,因空气质量恶化,当地政府部门强制市区范围内的十几家加油站限制加油时间,加油只能在晚上七点以后,早上八点之前,同时这些空气监测点附近的加油站,要在年底前完成搬迁。加油站工作人员称,如果在规定时间之外加油,有关部门就能看到,看到了之后,就要封加油站,还罚钱,自己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明明是符合环评标准的正规加油站,白天却不让营业,只许晚上开张;平顶山之所以出台了这么“霸气”的规定,不过是因为这些站点在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附近。在某些部门眼里,给车加油本身就会造成一定的油气挥发,同时,来往的加油车辆也会带来相应的尾气排放,而周围的空气质量不佳,监测数据就不好看,对自己政绩也会有所影响。可公仆们咋就不设身处地为油站、为市民想一想呢?油站的经营业绩肯定受影响和冲击,工作人员苦不堪言;而有些市民想要白天加油还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城外郊区才能加上,这笔经济账又该怎么算?更何况,开更远的路加油,反而会加重整个城市的污染排放。
事实上,国控空气监测点的选择、布置都是经过科学论证、有章可循的,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采集数据,这些数据会被用来计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全国范围的排名和比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为地干涉、限制空气监测点周围的排放,等同于“花式”弄虚作假,即便数据变得稍微好看了一些,那也不过就是一戳就破的“幻象”。有关部门在公众、媒体眼皮子底下玩花样,给市民生活带来种种不必要的麻烦和困绕,被曝光、被揭穿是迟早的事儿,被指责、被拍砖也是自找的。
如果我们翻一翻近年来的新闻就不难发现,为了让环境监测数据“漂亮”,一些地方的行政部门可是没少动歪脑筋,聪明才智都用在造假上了。像河北石家庄、宁夏石嘴山、江西新余等地,都曾因监测站点附近不允许货车通行、给监测器喷水等行为被点名批评。有的地方官员不是不清楚“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是被明令禁止的弄虚作假行为,一旦被发现了,证据确凿是要受处罚的,可是为什么铤而走险者还一波接着一波呢?说到底,这些官员还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是从根本上想要解决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而是想着如何投机取巧,瞒天过海。如果让他们的小九九得逞,那么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在民众心中难免会打折扣;只有让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也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谅解。
一座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尤其对于历史“欠账”较多的城市而言,着急是没有用的,作假也只是坑人坑己。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得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规划,踏踏实实将各项工作做到位,相信客观的监测数据能正确反映出工作的成效,而广大市民也会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新闻推荐
事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段时间,北京市不同单位曾多次出动救援野外被困驴友。其中,10月21日,一名驴友在房山十渡徒步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