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徐睿)近日,我区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作
扎实推进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作,到2020年基本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托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建立班额定期监测、通报制度。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户籍管理和计生政策变化等因素,完善和落实2018—2020年消除大班额规划,留足教育用地,加大城乡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构建起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确保不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化“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与实践,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基于云技术的教育教学创新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理。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2020年,全部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
《意见》提出,加强师资队伍配置和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我区将统筹城乡师资配置,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
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阳光招生等政策,科学划定学区,缓解“择校热”问题。全区学校都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将竞赛成绩、获奖情况或者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条件和编班依据,不得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合作选拔生源。
特殊群体入学率达到96%以上
《意见》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我区将继续落实“课程、课时、作业、考试和节假日安排”五公开制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实施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和作业改革,规范作业量、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
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推动社会大课堂、多彩实践日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三大实践活动德育品牌工程,建设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特色实践教育体系。
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20年,全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6%以上。进一步完善送教上门制度,将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管理,提供送教服务。
新闻推荐
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消息,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涉嫌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见10月24日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