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5日讯(记者邵芳通讯员程秀坤)今年以来,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集输大队联合站在探索实施生产岗位一体化运行模式,将班组横向管理调整为纵向管理的同时,加快“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员工素质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为深化改革、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桩西采油厂在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同步对联合站实施“四化”改造提升。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生产组织运行模式变革,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按照传统的生产运行模式,联合站的岗位设置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节点分为计量岗、污水处理岗、原油稳定岗等六个岗位。岗位间各司其职,互不牵扯,且操作差异大,因此联合站长期实行“一人一岗”的横向班组管理。
“新形势下,横向班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质高效生产的需要。”集输大队联合站站长徐震说,今年以来,桩西联合站打破班组界限,将原来的六个岗位合并为一个生产运行岗,将零散的生产节点串联起来,由带班干部组织生产运行班组完成一体化运行。
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是实现生产一体化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去年下半年,桩西联合站探索实施“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各岗位开展交叉学习、跟岗培训,目的就是让每个员工熟悉掌握六个岗位操作流程。同时,基层干部带领员工坚持向价值创造聚焦,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引导全员多干效益活。
徐震说,经过此前半年多的交叉学习,员工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并且能够实现独立顶岗,“新的生产运行模式带来的效益红利显而易见,下一步,我们将在提高员工操作质量效率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全流程高质高效。”
新闻推荐
展现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街道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半岛记者徐玮苓报道本报讯为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在全街道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推动思想大讨论工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