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杨朝清
为化解养老“床位荒”,江苏南京市正试点推行家庭养老床位,鼓楼区首批计划把2500张养老床位“搬”进居民家中。(10月24日《新华日报》)
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养老床位一位难求。许多时候,不是老年人挑选养老院,而是养老院筛选老人。价格高不可攀的养老院,似乎已成高消费而非大众消费。床位短缺带来的养老难、养老贵,让养老这一民生诉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许多公共问题的解决,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都有责任。政府提供“制度补血”,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公众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床位荒”。
“家庭床位养老”兼具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的优点。对于许多老人而言,自家的房子不仅居住得更舒适,还承载着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情感和心理因素。“家庭床位养老”既解决了养老结构房源紧张的问题,也满足了老人们“在家养老”的利益诉求,更容易被他们接纳。
公共部门给“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建设经费,用于安装扶手、防滑设备、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等设施;也给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补贴。养老机构则提供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将养老机构的各类服务引入家中,妥善地解决了养老过程中传统文化、家庭边界与代际关系等矛盾与冲突。打破老龄化困境,“家庭养老床位”无疑开了一个好头。
新闻推荐
23日,南疆750千伏电网延伸补强工程跨越胡杨林区域全线贯通。工程经过20多公里长的胡杨林时,施工方增加1000多万元投资,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