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10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图书馆举办百年馆庆暨“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100年前,何葆仁、瞿宣颖等戊午级学生自发成立戊午阅书社,复旦大学图书馆从此发轫。91年前,上海医学院的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正式成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复旦图书馆筚路蓝缕、几经曲折,从仙舟图书馆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图书馆,再到相伯图书馆,从徐家汇到江湾镇,从江西庐山到重庆北碚,虽然馆名不断变化、馆址不断迁移,但“恢廓学风、作育国士”的建馆初衷始终没有变。
《戊午阅书社》载于 复旦年刊,1919年第6期
1924年《复旦图书馆计划》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复旦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00年复旦和上医合并后,新的复旦图书馆融合发展,成果卓著,逐步形成了如今遍布四个校区,包含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古籍部的五馆一部格局,构建起涵盖古今中外多类型、文社理医工多学科、纸本数字多载体的复合藏书体系,成为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多功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致辞中说,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图书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学术研究的资源库、校园文化的风景线,图书馆要始终坚持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理念,坚持学术保障、知识服务的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的导向,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建设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馆长韦依兰(Elaine Westbrooks)也分别在致辞中向复旦大学图书馆表达了祝贺。陈建龙认为,从以馆藏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型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图书馆的骄傲和榜样。韦依兰则表示,复旦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形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转型,取得了令全世界图书馆瞩目的成绩。
现任馆长陈思和在报告中分析,进入新世纪,复旦大学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不断增加,为充分利用图书馆功能和拓展图书馆概念提供了有力保障;国际交流的发展,海外人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品质;由单向性服务向多元性、复合性、主动性的服务形态转变,满足了不同面向的需求;资源建设内涵不断拓宽,如印章、版画等非纸书形态资源的加入,使得图书馆馆藏更具特色;图书与情报双轨并行的发展,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引领方向。
“这五个方面的发展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完成转型提供了准备,也是我们今后的着力点。”陈思和说道。
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
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与陈思和不谋而合,他认为,转型对于现代大学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为什么有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缓慢而有的则比较迅速,关键就在于是守着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和概念,还是追求超越,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内涵和能力。”在吴建中看来,现在大学图书馆已经不单是图书馆了,它还可以具有情报咨询甚至是智库的功能,可以是数据中心,也可以是出版者,“超图书馆”的概念正在被全球接受。
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Tancheva博士也表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她同时也提醒,研究型图书馆迎来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其中之一是在创新和传统之间寻求平衡”,她提倡循序渐进地改变,而不是“革命”。
会上,还举行了陈毅元帅文献资料捐赠仪式,陈昊苏和丛军代表陈毅元帅家属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陈毅元帅有关的文献资料,陈昊苏在仪式上致辞,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表达了祝福。
陈毅元帅文献资料捐赠仪式
据悉,10月17日至18日,复旦大学图书馆还将举办“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学术研讨会”、“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与服务研讨会”、第七届国际索引联盟峰会等系列学术活动。
新闻推荐
新华社10月17日报道,记者从天津航空获悉,天津航空针对旅客不同需求,自10月28日起全面推出多选项、定制化航空出行产品,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