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之我见

来源:宜宾晚报 2018-10-17 11:14   https://www.yybnet.net/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大家都深感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怎样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呢,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见。

一、悬疑设问,激发兴趣

课堂问题设计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切忌提出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在进行思维训练了,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 “仙湖”,是什么意思?“消逝”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这个美丽的仙湖消逝的呢?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了解了罗布泊的过去和现状,造成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时,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纪实性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三、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教学中,我们要考虑把问题设计变直为曲,吸引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好笑”等;在此基础上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顺势引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发散设问,创新思维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新闻推荐

永川举行第二届 收藏精品展

日前,由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永川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员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主题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弘扬...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之我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