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走上了农旅结合致富路。茶店乡群丰村竹荪种植基地工人采收竹荪
近年来,贵州毕节市针对农村产业“传统化”“起步难”“长不大”、群众“不敢试”、人才“空心化”等难题,创新实施人才扶贫工程“科技人才联乡帮村”“领创项目示范引领”“乡土人才扶贫带富”“情系毕节人才回归”“圆梦小康专家行动”五项计划,有效破解制约脱贫攻坚的“五大难题”。
科技人才联乡帮村 破解农村产业“传统化”
今年6月,10多天的降雨让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村民曾太平家的前胡遭受大面积的病虫害,他拨通了王以兴的电话。接到电话后,王以兴匆忙赶到种植基地,在王以兴的指导下,前胡终于转危为安,曾太平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王以兴是大方县中药局选派到羊场镇挂任科技副镇长。
毕节市实施“科技人才联乡帮村”计划以来,把市、县科技人才选派到乡、村基层一线,在农村地区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开展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转变基层群众靠天吃饭和农民长期顺其自然的传统种植养殖观念,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村产业科技含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已选派科技副职337人、科技特派员680人、农业辅导员2752人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帮扶,实现毕节市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人才帮扶全覆盖,有效助推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领创项目示范引领
破解农村创业“起步难”
威宁自治县猴场镇格寨村“印落福地高标准苹果种植示范园”里,数十位工人正采摘熟透的苹果,杨华指导工人装箱后,又忙着指导工人拉枝整形。
杨华是毕节市有名的苹果专家,2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苹果事业上,并培育出威宁品质最好的“冰心苹果”,为了充分带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他积极领办了威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先后建成4个最具代表性的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目前,杨华示范带动了威宁50万亩苹果产业发展,给一方百姓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也将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大地上。
农技人才领办创办项目既能吸纳农村群众就业、帮助群众增收,也能带动农村群众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经验,提升致富能力本领。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38人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212个,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乡土人才扶贫带富
破解农村群众“不敢试”
金沙县天资竹荪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安宏耐心地向工人讲解如何识别成熟竹荪。2016年,安宏创办金沙县天资竹荪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30亩竹荪,解决了当地15人就业。今年,竹荪种植规模扩大到50亩,周围的群众也跟着种起了竹荪。
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实施“乡土人才扶贫带富”计划,坚持“农民做给农民看、农民带着农民干”理念,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等培育力度,通过政策优惠、技术支持、项目倾斜等方式带动乡土人才优先发展,为群众作示范,打消群众怕失败、不敢试、不敢闯心理。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本土人才带动大多数群众发展,也破解选派的科技人才和领办创办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帮助到每位想发展的群众的难题。
目前,已命名市级首批“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先锋”50名,开展“百万农民技能大培训”13500余期,培训农民80余万人。
情系毕节人才回归
破解农村人才“空心化”
在七星关区何官屯镇利民村村委对面的荒山上,返乡人才石学军于2016年4月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七星关区五丰膳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惠及群众600余人。
“情系毕节人才回归”计划的实施,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纽带,发挥“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网络功能,大力实施“雁归兴毕”、“万凤还巢”等工程,多举措吸引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外出人员回乡发展,有效破解了毕节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等难题,通过人才的示范引领,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老人不再空巢、儿童不再留守。
仅今年该市就新增返乡创业7000余人,带动73000余人就业。
圆梦小康专家行动
破解农业产业“长不大”
在织金县大平乡中寨村寿桃种植基地,贵州省经果林种植专家彭志军分析了村民反映的寿桃种植过程中“产量低、病虫害多”的问题症结所在。
自“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该市积极建立专家团队结对帮扶农业产业发展机制,组建各方面专家服务团开展“专家基层行”“集中会诊”,搭建专家网络咨询平台,以最有效的人才资源精准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有效破解了农村群众因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缺乏对市场深入了解、产业无长远规划和创业中因资金不足、技术问题、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产业走不远、长不大等难题。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整理
新闻推荐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如何才能让群众满意,其实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服务态度好不好,二是看想办的事能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