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三千册藏书赠国科大 89岁时仍站着讲课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10-17 08:32   https://www.yybnet.net/

(本文原标题:《这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943册藏书赠予国科大,生前授课2500学时弟子三千,89岁坚持站着讲课》)

郭正堂副校长与刘丽女士共同为“刘东生院士捐赠图书”揭牌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口头交代过,他最希望将这些图书捐赠给大学图书馆”,刘丽女士身着纪念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建校40周年的红色T恤,将领口的花色丝巾系成蝴蝶结状,噙着泪水哽咽地说道。她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捐赠仪式的现场——位于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的“院士捐赠阅览室”,看到阅览室进门第一排的书架上就是父亲的书籍,她激动地说:“这些书是以前都摆放在家里书架上的。”

2018年10月14日,是国科大建校40周年校庆日,当天下午,刘东生先生的女儿刘丽女士作为家属代表,将父亲生前的2943册藏书赠予国科大。这些图书中,既有教学参考书,也有其他如人文社科类,英汉词典等工具类的书籍,现在全部展出于国科大图书馆二楼的“院士捐赠阅览室”。家属代表刘丽女士致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东生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古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于2008年3月6日去世。在他91年的生命中,有70余年献给了地学科学研究,在第四纪地质学、黄土与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环境考古、青藏高原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科学实验的发展,被学术界誉为“黄土之父”和“地学泰斗”。他是第一位获得“泰勒环境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地球科学家。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专门设立了“刘东生成就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曾于2008年批准,将国际永久编号的第58605号行星命名为“刘东生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设没有刘东生先生,人类对第四纪260万年来的地球环境变化历史的认知就会少很多。”国科大副校长、图书馆馆长,又是刘东生先生弟子的郭正堂院士,在捐赠现场向校友、在场师生们介绍了刘东生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育人情怀。 国科大副校长郭正堂致辞刘东生(左二)与郭正堂(左一)在野外考察

七次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古稀之年抵达地球两极、耄耋之年探访“死亡之海”罗布泊……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人迹罕至、路途险远的地方,都留下了刘东生先生的足迹。国科大校史馆的展台里,陈列着先生生前穿过的登山鞋,用过的地质考察工具。看到这些老物件,一位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仿佛正站在眼前……

刘东生手稿及生前物品(现收藏于国科大校史馆)

刘东生一生博览群书,藏书万余册,在此之前,就已经将其中的5000多册捐赠给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家人只留下了一小部分。除了专注于地球科学研究,他还喜欢历史。在“刘东生院士捐赠”的书架上,我们看到了全套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金史》《新唐书》《宋史》等历史类书籍。或许,正是如此,奠定了他在“环境与文明”“科技考古”等领域做出的突破性贡献。2005年5月,刘东生先生在国际第35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大会作了特邀报告,以“黄土之路——人类进化之路”为题,以第四纪黄土的产生与演变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大地的古人类起源、进化和繁衍以及古代文化的兴衰与古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仇世华回忆说:“先生“客串”科技考古学术会议的报告,已足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领悟到先生所创的“黄土学”是多么博大精深,也足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感悟到先生治学之严谨、追求之执着。”部分捐赠图书(现收藏于国科大图书馆“院士捐赠阅览室”)

育人情怀代代相传

1978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国科大”前身)没有大楼,只有简易板房做校舍,但大师亲临三尺讲台,让学生们在“谈笑有鸿儒”的教学氛围中,倾听和吸收来自优秀科学家的学识和思想。国科大校长李树深曾说:“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最主要的工作。40年来,国科大的课堂,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走上讲台,在为学生填筑高养分创新知识储备之时,也使科学精神代代绵延传递,续写科研工作者们深厚的育人情怀。”

刘东生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先后在国科大讲授了《第四纪地质》《近代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学》《环境与文明》三门课程,累计授课时长2500学时,约3000名学生听过先生讲课。上课时,他每天早上6点半从中关村的家中出发到玉泉路校区,从8点上课到中午12点,在讲台上一站就是近4个小时。2006年2月至7月,89岁的他,仍坚持到校讲课,而从来他上课都是站着的。刘东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国科大”前身)授课

据刘东生的学生、国科大研究生导师吴文祥介绍,先生的讲义更新很快,而且备课时会反复修改,他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幻灯片引用的图片,字体的大小、颜色、搭配都要一一精心挑选。吴文祥在《细微之处见伟大——纪念导师刘先生》文中写道:“至今,每当我回忆教室内坐满了学生,甚至走道上也站着许多学生,来听刘先生讲这门在当今社会极为冷门的专业课时;当我听见先生讲课后学生全体起立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教室,以及课后学生像追逐时尚大腕流行歌星一样簇拥在瘦小佝偻的老头周围久久不愿离开的场面,心灵不免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从1978年国科大建校到先生去世,他在国科大授课近30年,丁仲礼、刘嘉麒、朱日祥、安芷生、郭正堂五位院士都是他的学生,他还培养了数十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不仅亲临授课一线三十年,还十分重视年轻教学队伍的组建工作。20世纪80年代,袁宝印、刘嘉麒、韩家懋等人都到国科大讲授过第四纪地质课;20世纪90年代以后,汉景泰、丁仲礼、顾兆炎、郭正堂等人均在国科大授课。刘嘉麒院士开设了《火山学》《新生代年代学》,丁仲礼院士开设了《黄土与沙漠》《古气候学》,朱日祥院士开设了《古地磁学》,郭正堂院士一直参与讲授《第四纪地质》课程,肖举乐开设了《陆地沉积过程》课程。

而如今,先生的第三代学生已经站在了国科大的讲台上,如郭正府(刘嘉麒的学生),杨石岭(丁仲礼的学生),郝青振和吴海斌(郭正堂的学生),一代代传承着先生的育人情怀。

报纸里的父亲

在父亲捐赠图书的书架旁,刘丽回忆起和父亲聚少离多的日子。地质人常说:“勘探勘探,妻离子散”,因为长期在野外地质考察,一出家门便是数个月,很难与家人朝夕相处。

作为女儿的刘丽深有体会。她10岁前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西单附近,父母住在地质所,每周大约见一次面。当她再回到父母身边时,父亲调至位于贵阳的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工作了十年,而她与母亲、弟弟在北京生活,家人两地分居。“从记事儿起,父亲就开始去西藏登珠穆朗玛峰,报纸上每天会刊登他们的事迹,那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不识字,爷爷就念给奶奶听,我就在旁边听着,觉得父亲很伟大。有一年国庆节,父亲戴着大红花,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他不能像其他父亲一样和我们在一起,但我也感到很自豪。”刘东生在中国西夏邦马登山队科学考察队合影(中排左六)

“很多珍贵的笔记和论文手稿,真实地反映了老科学家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的工作态度,每一本图书还留有老科学家兢兢业业研读的余热。”刘丽希望国科大的同学们很好地利用这些图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国科大1993级校友、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崔保山教授说:“虽然没有上过刘东生老师的课,但是从一些老前辈和书上了解到他的事迹,特别是地学院的林秋雁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先生的故事。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辛的环境中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这种科学家精神应该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国科大2008级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的丁牛牙说:“捐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读书是精神传承的最好载体,把书捐到国科大,是对前辈的追慕和对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大学文化的传承。”

现场还有很多国科大在读生,看到此情此景为之动容。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裴宇说:“参加今天的图书捐赠仪式,能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们这一代深深的关爱和寄予的厚望,我们生逢其时,更应担起重任。在校史馆里,我也有幸看到了先生的手稿。57年前的手稿,依然保存完好,虽已是第四稿,但仍能看到先生的批改与思考,这足以说明先生的治学严谨与精益求精,值得我们学习!”

研黄土,临三极,一生致大尽微。作为科学家,他享誉世界;作为教师,他在三尺讲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刘东生先生的科学精神和育人情怀在国科大得到了世代延续。参加刘东生院士图书捐赠仪式的师生合影

文字:余玉婷 贾莉黎姗

图片:杨天鹏 余玉婷

旧图多引自刘东生先生纪念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美编:唐武

责任主编:曹关龙

新闻推荐

诺奖得主奈保尔“微不足道”的一生

□李令飞“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人听任自己微不足道,人在这世界上没有位置。”——《大河湾》2018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三千册藏书赠国科大 89岁时仍站着讲课)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