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松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一位老师对被判定为抄袭的22名学生期末文章作出零分处理,以一封邮件通知结果并说明处罚的意义。
作业不能抄袭,这是学生的基本常识。一位老师对如此众多的学生抄袭的文章作零分处理,且有“此分不可改”的坚决态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段时间以来,从学生到教师,从硕士到博士,抄袭论文被揭发的事时有发生,而屡见不鲜且被曝光的“抄袭”现象难以绝迹,关键的原因是,揭发、曝光之后,抄袭的约束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对抄袭者的惩罚没有足以起到震慑作用的措施。
法立于上,俗成于下。一个制度如果不能广泛被社会大众所认知、接受,进而变成一种公众自觉奉行的社会风气,其作用就要打上折扣。而要让人们接受“不能抄袭”,一个办法就是和中科院这位老师一样,大胆施以更多适应各种实际情况的“黜落”之法,并认真将其落到实处。
教不严,师之惰。 “凡抄袭者,皆黜落”,体现了为师者对学生、学术负责的鲜明态度,为更多为师者提供了一个行动方向。这位老师对抄袭者的“零分处理”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则是此举激活了原本就存在但一直“沉睡”的抄袭惩戒制度,所以反响才如此强烈。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申红丽王小勇)日前,第一届“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外科专业教学主任和骨干师资培训班”在上海市开班。全国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