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恒仁路128号的旧上海市图书馆,在历经三年多的修缮扩建后重获新生,变身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9月28日,在新馆试开放新闻发布会上,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将于国庆开门迎客。新馆阅览坐席共692个,馆内最多能同时容纳800位读者,因文保建筑承重安全需要,达到上限时将采取限流措施。
扩建万余平方米,老建筑重获新生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前身是“旧上海市图书馆”,建筑高大恢宏,造型形似北京钟楼,黄色琉璃瓦覆顶,被上海市民亲切称为“小故宫”。这样北方常见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并不常见,该馆是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是结合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三段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于1936年建成开放。但当时限于经费不足,董大酉的设计蓝图并没有全部实现,“井”字型的建筑仅仅完成工字型的部分,大概只占设计建筑体量的一半,就投入了使用。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侵入上海,图书馆被迫关闭,遭到日军一定破坏,一度沦为日军养马场。解放后,同济中学迁入使用,同济中学迁出后,这里空置多年,直到迎来杨浦区图书馆改造,80多年前建成的老建筑回归了它最初的使命。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除了修缮旧上海市图书馆3960平方米的老建筑,还依照董大酉原始设计图,扩建了10192平方米,补足成为最初设计的“井”字形结构。
扩建部分与原有老建筑协调统一而又略有区别,老建筑外立面是方砖,而扩建部分颜色与老建筑统一,外立面采用如书籍侧面的竖条纹式砖纹。在室内与老建筑相接的扩建部分,还保留了老建筑的外墙及须弥座,使它既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也成为新老建筑的分界线,从而充分体现了保护建筑的可识别性原则。
砖红色的小方砖
尽最大努力保存历史原貌
走入修复完成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中,旧日痕迹点滴可见。杨浦区图书馆馆长潘立敏介绍,修缮后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其呈现出的历史原貌有4大亮点。
踏入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的拱券大门,前厅砖红色的小方砖古朴精致,这些十几厘米见方的小砖块均是1930年代旧上海市图书馆建成时期的原物,原来建筑在方砖下铺设有暖气管道。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新馆加装的空调、消防管道也还是铺在地下。修缮时,每一块砖都被编号、拍照,一一拆除,管道铺设完工后,再把小方砖清洗修复后重新铺贴归复原位,分毫不差。
大厅天花彩画
其二是大厅天花彩画的修复。杨浦区图书馆馆长潘立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图书馆中原有彩绘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被重新涂刷过,本已经找不到原来痕迹,幸运的是,在修缮过程中发现,门厅主楼梯下方的两个壁龛曾经被墙体封闭,当作杂物间使用,壁龛顶部的两块壁画逃过了重新涂刷的厄运,这也使得80多年前的天花彩画得以留存至今,再辅以历史存档中的老照片,成为了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拾级而上,二楼大厅的孔雀门是新馆的第三个亮点。铸铁孔雀门也是80多年前的原件,门扇上是两两相对的孔雀造型,上方是一只开屏的孔雀,样式精美,铸铁件全部用铆钉链接。经查证发现,一楼大厅相同位置处也有一道孔雀门,现已遗失。本次修复仿照二楼的门扇样式及材质将其复原,使孔雀门在80年后再度开屏。
孔雀门
现在是图书馆视觉中心的黄色琉璃瓦门楼,也是新馆不可忽视的亮点。门楼在当时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上形似北京钟楼,与现位于长海医院的“旧上海市博物馆”形成“左鼓右钟”的中国传统规划格局。门楼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在屋面修复过程中发现,有四分之一的琉璃瓦片保存较为完整可以再次利用。其余瓦片,则根据瓦片背后的原始制造工厂名称在江苏宜兴找到相关厂家,按原尺寸和形制进行了复原。修复后的黄色琉璃瓦气势恢宏,屋檐下的斗拱彩画鲜艳。
这座古城楼式的图书馆,雕梁画栋,重楼飞檐,以80多岁的高龄重生,连接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未来。
黄色琉璃瓦门楼
内部改造为高科技的现代图书馆
在最大程度修复还原老建筑原貌的同时,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内,现代图书馆功能设施一应俱全。用馆方的话来概括,就是“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在建筑开始规划修复之初,图书馆馆方就参与进来,为内部区域规划提出专业意见建议。” 潘立敏介绍,新馆在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以“支持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规划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 4 个基本功能区。在不同区域内,按照实际的业务项目需求,开辟相应的服务空间,同时为多种活动的交叉、融合预留了各种可能。
杨浦区的地域建筑遗存对于本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保存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馆二楼专设“上海近代市政文献主题馆”,以历史文献、建筑模型、全息投影等方式立体展示“大上海计划”,系统揭示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关近代市政的文献收藏将是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的一大特色。目前馆内收藏的最早文献是一份1898年的上海历史文献。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还配备了AR智能互动导览系统。通过图书馆APP,新馆AR智能互动导航系统以场景自动导览和实时地理位置信息为基准,融合了AR实景导览导航、AR全景扫描获取等应用功能。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进行AR体验,获取新馆的历史故事,并实现新馆功能区域的导航。
图书馆馆内
杨浦区图书馆探索“图书馆+互联网”新模式,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中率先打造新型O2O图书馆借阅服务——图书网借平台“书界”,实现读者享受免押金、免办卡的线上预约线下取书服务。图书借阅突破了身份认证限制,读者可通过“杨浦书界”APP、杨图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支付宝”APP等移动智能终端平台进行图书借阅。网上借阅图书成功后,图书通过物流配送到各自助服务点及读者指定地址,足不出户就借到图书。
通过一年的运行,目前总借阅量已突破7万册次。读者人数已从起步阶段寥寥数人提升至近4万人次。图书馆还与上海书城五角场店、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等图书零售商联手,读者通过“杨浦书界”APP在实体书店直接借阅选中的图书。
新馆还将引入朗读亭、录音棚等新技术设备,打造有声图书馆项目,为市民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此外,杨浦图书馆还将和第三方文化企业合作在新馆共同打造“杨浦人文书房”,邀请海内外著名文化人士和读者见面,举办名家讲座、图书分享、艺术导赏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9月28日消息,天津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28日在津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对天津市在全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