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需要能写出务实、扎实材料的‘笔杆子\’,更需要能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泥腿子\’”。好的工作材料来源于实践,唯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得来的材料才会更加真实生动。皆如此,“材料出政绩”才会没有市场。
标题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最好再造几个新词来突出“亮点”;过去的工作现在拿来说,或者“将来时”变“完成时”,反正成绩不够、材料来凑;几段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却要写成长篇大论,搞出个“一二三四”——《半月谈》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工作材料套路化严重,“长、空、旧、虚”等现象仍较普遍。
工作汇报、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文字材料,是党政机关推动工作、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得失的有效载体,在各级机关工作中,文字工作不可或缺。然而,文字材料片面追求“精雕细琢”之功夫,而缺失对文字背后实际工作的求真务实,即使文字再漂亮,也终归是“花拳绣腿”。
事实上,文风是作风的直接显现,文字工作一旦走偏,一则会导致不实的工作作风;二则也会纵容“材料出政绩”的现象。
一些地方的不良文风可谓“套路”深深:一是追求“形式美”,“穿靴戴帽”“虚功”多;二是新瓶装旧酒,“将来时”变“完成时”;三是化简为繁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淹没主题等等。这些不仅会让文字工作者身心俱疲,而且东拼西凑、华而不实的文章也毫无价值可言。
不良文字作风根在“材料出政绩”。比如,一些考核热衷于在文字上要账,不仅要有文字材料,还作出字数要求,这难免会助长下级堆砌文字材料之风;又如,某些领导为凸显政绩,不重实效实干却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动辄搞“工作不够材料来凑”,甚至造假“注水”。
治理“材料出政绩”,刻不容缓。首先,要注重考核的科学性,以实绩为主,以材料为辅;其次,要正确看待文字工作的作用,切莫陷入文字游戏的窠臼;此外,一线文字工作人员应主动践行内容扎实、文风朴实的要求,用“干货”说话,切忌成为形式主义傀儡。
诚如媒体所言,“基层需要能写出务实、扎实材料的‘笔杆子\’,更需要能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泥腿子\’”。说到底,好的工作材料来源于实践,唯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得来的材料才会更加真实生动。皆如此,“材料出政绩”才会没有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翔通讯员庄艳)近日,江西省多部门印发了《江西省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实施办法》,帮助经济困难的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