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福建泉州部分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学校引入“电子书包”用于课堂教学,让家长自愿选择购买,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实现形式,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试验探索,但总体推行进程较为缓慢。在网络上,不少家长对“电子书包”的弊端提出了担忧。(9月23日新华网)
据报道,这款形似iPad的“电子书包”,包含收发通知、班级管理、收发消息、发布作业、发布成绩、考勤管理、家教秘书等功能,既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化教育。据相关人士介绍,“电子书包”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硬件设备,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产物。可以说,“电子书包”具有推广价值。
但是,“电子书包”虽然好处不少,但也令家长担忧,诚如上述家长的担忧,一则2000多元的“电子书包”,其费用不菲;二则“电子书包”与分班挂钩引发忧虑,不购买就进入普通班;三则若没有教师正确引导,会导致电子设备依赖、冲击纸质书及传统阅读方式等问题;四则过多依赖“电子书包”,有可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由此可见,“电子书包”是利弊相生的。所以,即便运用“电子书包”也应坚持趋利避害原则。比如,在是否运用“电子书包”上,既要尊重家长的意见,也不应忽视学生的意愿;还如,切莫与是否购买“电子书包”作为分班的依据;再如,教师素质的提升也亟待跟进,应加强对教师培训,使其利用好“电子书包”进行教学。
在避免“电子书包”利用弊端方面,一是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上注重科学性,毕竟“电子书包”功能再强大,也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二是于学生家长,应该把控好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谨防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三是教育部门应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别让“电子书包”增添课业负担。
尤其是,在“电子书包”运用上,一线教师当切实负起责任。比如,据教育部门人员表示,教师教学和布置作业不能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这就需要教师在时间掌控上切实把好关。因为,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能任其成为“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智能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电子书包” 虽然迎合了教学需求,但也绝不能让其沦为家长和孩子们的“添忧神器”。笔者以为,在推广中三点不容忽视,一是增强民主性,即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二是谨防走偏,其中别有利益勾连;三是在运用上讲究科学性,谨防其增添学生负担。
(斯远)
新闻推荐
9月22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发布公告称,以12.99亿元价格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国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