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应该考虑到“全民触网”实际情况,变“官腔官调”为“网言网语”,用网民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交流,真正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北京市多个区近期出台了各自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记者发现,各区的政务公开要点对于政策解读着墨较多,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普遍强调对政务“两微一端”加强管理,善于使用网言网语,不断提升政务新平台亲和力和吸引力。(见9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取得显著成效,“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普遍共识,但在公开实效方面与公众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务求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在进行政策解读时,往往长篇大论,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老百姓读不懂、不愿读,公开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今,北京多区在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善用网络语言,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政务公开善用网络语言,生动体现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年初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人,因而政务公开自然应考虑到“全民触网”的实际情况。时下“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尽管网民的学历结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但在网络语言这一点上却是共通的。政务公开使用网言网语,可以有效克服众口难调的差异性,让信息传播在一个频道上找到共鸣。
政务公开善用网络语言,可以极大提升传播效果。网络语言活泼、自由、亲切、幽默,贴近生活,当政务公开变“官腔官调”为“网言网语”,无疑更接地气,令人喜闻乐见。此前,江苏淮安就曾尝试将信息公开变成“私房菜”,以“店长”的身份发布棚户区改造、重大项目建设等各类政务信息“小菜”,后面是“店小二”举着喇叭请公众“品鉴”和“吐槽”,如此网络化的语言迅速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政务公开不是政府自说自话的“单声道”,让公众听得懂的前提是公众愿意听。只有利用网络语言等形式让政务公开生动、鲜活起来,才能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政务公开善用网络语言,应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标配。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提升网络素养,不仅要自身懂网,更要敢于“触网”,学会主动用网。有专家提出,眼下政务信息公开已进入大综合的3.0版时代,就是要把过去的孤立的、被动型的信息公开制度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向上游延伸就是更及时地公开,往下游延伸则是加强对信息的解释和解读”。各级政府都应与时俱进,用网民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交流,真正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新闻推荐
张茅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 此前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表示将牵头做好问题疫苗处置后续工作
新京报讯(记者许雯)空缺一个月后,新一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宣布任命。昨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