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89岁高龄 70余年里相机不离

来源:甘南日报 2018-09-25 22:01   https://www.yybnet.net/

89岁高龄

70余年里相机不离身

2017年9月,名为《昆明记忆》的杨长福个人图片展在昆举行,用88张老照片勾勒出春城的岁月留痕,前来观展的市民称赞其作品“一街一巷皆是触动心灵的风景”“从中找到了回忆与乡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春城昆明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新华网昆明电(念新洪潘越周亚平)在春城昆明,有一位89岁高龄的“摄影爷爷”杨长福,他15岁只身来到昆明进入相馆当学徒,此后的70余年里相机不离身,用数以万计的照片记录下这座城市的风貌、变迁与发展。昆明摄影界称他为“掌门人”,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爱拍照、爱昆明的人,愿意用一生来记录一座城。

15岁与摄影结缘,

70余年相机不离身

笔挺的西装、洋气的小礼帽、讲究的领带,眼前这位89岁高龄的“摄影爷爷”杨长福,不仅精神矍铄,还十分“有范儿”!他用玉溪方言跟记者打招呼,说耳朵不好,要很大声讲话才能听见,转而又颇有些自豪地说自己眼睛却很好,“干摄影的嘛!”

在女儿的协助下,杨长福翻开一沓沓老照片、一本本摄影集,讲起了他与摄影、与昆明的不解之缘。

1944年,年仅15岁的杨长福从家乡玉溪来到昆明,经亲戚介绍进入光华街的艺华照相馆当学徒,“主要是学暗房,洗相、冲片一类。”工作之余,杨长福报读了夜校,并参加了歌咏会,“我第一次拿相机,就是帮同学们拍唱歌跳舞的照片,当时觉得很好玩!”

“拍照模式”一旦解锁,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到1957年,那个曾经摸索着为同学拍照的新手,已成长为昆明市第一家国营相馆“东风照相馆”的主任。1959年,小有名气的杨长福更参与了昆明市第一本彩色画册《昆明风景》的拍摄和编辑。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杨长福身边聚集了一批慕名前来“取经”的年轻人。改革开放以来,杨长福专门开办青年摄影讲习班,培养了一大批摄影人才。1983年,杨长福参与筹备和创办昆明摄影家协会,并担任第一届主席,此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二届至第五届主席;此外还曾担任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荣誉加身、桃李满园的他,被誉为昆明摄影界的“掌门人”。

拍了一辈子昆明,

最“上瘾”的是滇池

在长达7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杨长福的脚步踏遍了云岭大地的山山水水,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但最让他动容、留下照片最多的还是春城昆明。

上世纪50年代古朴典雅的金马碧鸡坊旧貌、东西寺塔;60年代扎着大辫子游西山的女孩、装有小喷泉的三市街口;70年代宁静秀美的大观公园、穿城而过的盘龙江;80年代宽敞热闹的东风广场、车水马龙的东站;90年代高楼环绕的翠湖、繁华的南屏街;以及2000年以来高楼林立的滇缅大道、古朴与现代感兼具的金马碧鸡坊……杨长福用一张张照片,定格下春城昆明的时间与空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在昆明众多的美景中,最让杨长福“上瘾”的,是高原明珠滇池。事实上,杨长福对昆明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滇池——1944年,杨长福离开家乡玉溪,先走陆路到昆阳,再转水路,搭上了到昆明的船只。途中突然刮起北风,杨长福被迫在水上漂了三天,当风浪平静下来,船家告诉杨长福,他们已经来到了滇池,眼前的风景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心旷神怡,“一望无际,水特别清,远远的可以看见西山,景色非常漂亮!”

“一见倾心”后的70余年里,杨长福时常带上相机到滇池边创作。50年代的滇池归帆、白鱼口;60年代的滇池渔村、海埂柳林;70年代的海埂沙滩、四围稻香……杨长福用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下了滇池的明净、澄澈与美丽。后来滇池遭到污染,杨长福也没有抛弃这个“老朋友”,他一面用相机记录下被污染的水体,一面在心里默默希望这颗高原明珠能够重焕光彩。

近年来滇池治理成效显著,让杨长福十分欣喜,他不仅继续用相机拍摄记录,还专门将多年来关于滇池的照片集纳出版成了画册。“我对滇池的感情很深,滇池的照片年年都有,就像拍上瘾了一样!”

年近9旬,

仍对昆明的光影动容

杨长福至今珍藏着1959年出版的昆明市第一本彩色画册《昆明风景》,尽管已时隔50多年,但他仍记得每张照片拍摄的具体位置,翻到一些街景照时,甚至还能清楚地讲出这条街在哪一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建起了哪些标志性建筑、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当记者惊讶于他对昆明的熟悉程度时,老人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拍了那么多年,我对昆明熟得很,比昆明人还昆明人!”

对昆明的喜爱,对光影的追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不曾停歇。杨长福告诉记者,近几年虽然扛不动大相机了,但还是想拍照,只要天气好、身体状况也允许,就会挂个小数码相机出去拍。杨长福的女儿插话进来,说老人经常一个人、坐个公交就出去拍照了!对于女儿的担心和小小埋怨,杨长福却有作为摄影师的考虑与坚持,“拍照很多时候是需要等的,等光线、等蓝天、等人潮,少说十几分钟,多的要一两个小时,别人跟着的话,我会有负担。”

那么近年来主要拍些什么内容呢?杨长福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昆明新的建筑,比如万达双塔之类;另一方面则是他钟爱的滇池,“这几年主要是拍滇池周边的湿地,还有就是入滇河流,希望能为高原明珠的治理提供一些影像支持。”

新闻推荐

四海共明月 共叙家国情

新华社记者冯源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玉兔东升,清辉朗照,正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而在“分外明”之外,中秋的月光也“格外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9岁高龄 70余年里相机不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