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60%的大背景下,出台这样的文件,不仅是对消费作用的进一步认可,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满足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事实上,我国在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方面,不仅政策层面有了很多措施、保障,在操作层面,也有许多具体的办法与探索,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举动和良好的方式,如近年来快速兴起的网上购物平台和外卖平台,就是适应消费变化出现的新生事物。这也意味着,尽管中国居民在消费问题上相对理性,储蓄的愿望更强烈一些,但是,只要有好的消费形式,广大居民仍然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消费欲望,是能够有效启动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出口拉动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投资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格局,潜力较大、能够带来更多期待的,只有消费。因此,从决策层到广大居民,都希望能够通过消费,让经济尽快步入复苏通道,能够尽快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然决定权在广大居民手中,在于他们敢不敢、愿不愿、想不想消费,在于他们有没有能力和条件消费。也就是说,要想激活消费,就必从在百姓有钱花、敢花钱、能花钱三个方面着力,激发消费潜能,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
有钱花,当然是激活消费的前提。如果老百姓手中无钱,或钱十分有限,当然无法激活消费了。所以,要想激活消费,首先必须让老百姓手中的钱多起来。老百姓的钱能不能多起来的关键是就业。而就业的关键,在于企业发展,在于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眼下的企业,普遍比较困难,除了市场原因之外,负担沉重是主因。所以,减税让利、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融资负担,就成了重中之重。这方面,应当有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就业好了,收入增加了,百姓也就有钱可花了,就为激活消费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了。
敢花钱,当然与预期密切相关,与有没有消费信心密切相连。如果老百姓在消费问题上后顾之忧很多,消费就很难激活。在住房消费已经占据居民消费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仍高达近70万亿元,决不是消费型国家所具有的特征。至少,说明广大居民在消费问题上的信心还不是很足,消费的内在动力还不强。原因主要是广大居民对未来支出的担忧较多,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让百姓敢花钱,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消除广大居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能花钱,很显然是一个消费的多元概念。一般意义上,就是居民有钱、市场有货,钱就能花出去了,就能形成市场交易。但是,这主要是指短缺经济格局下。在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由不足转向过剩的状态下,能花钱可能就不只是简单的钱货对应,还有质量、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了。也就是说,仅仅有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消费者需要和喜欢的货。这就是所说的消费升级,消费质量提升。
为什么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满足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供需的协调能力和协同效应。如此,只提供商品,而不提供质量和品质都较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就很难有效启动消费,很难实现消费效应最大化。这就是能花钱的基础。
从存量上讲,消费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但是,从增量上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消费,还需要做出更大转变,需要有效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率,需要消除广大居民的后顾之忧,需要让广大居民从内心想消费、爱消费、愿消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鑫)9月19日,专注于水下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深圳潜行创新科技发布了新一代水下机器人产品“鲛GLADIUS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