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中秋小长假第一天,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景区通过祭月、赏月、放祈福河灯等方式以“古礼”迎中秋,再现传统中秋文化民俗的魅力。其中,宁波海曙区青少年宫还举行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花好月圆庆中秋”活动,中小学生、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等800余人参与制作中秋手工彩灯、中秋节香包、冰皮月饼等,传承民族文化,喜迎中秋佳节。(9月23日《现代金报》)
宁波市的中秋节,今年多的是“老味道”。景区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活动”,社会上有丰富多彩的“老民俗”,少年宫有寓教于乐的“老制作”。祭月、赏月、祈福等等活动,释放出传统中秋节的“老味道”。这样的中秋节才是文化传承该有的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观念的变革,中秋节的时代元素越来越多了。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传统节日也需要与时俱进。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中秋节不能因为有了“新味道”而遗忘了“老味道”。“新味道”和“老味道”需要并存,需要相得益彰,需要互相弥补。而遗憾的是,中秋节越来越没有了“老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时尚元素”。文艺演出就是唱歌跳舞,都是情情爱爱的歌曲,都是“恨你恨到骨头里”的歌声飘扬,甚至商业企业的演出竟然跳的舞蹈是脱衣舞。如此式样的中秋节,已经让传统文化荡然无存。
中秋节是传统文化节日。这个节日没有必要固守陈规,可以过得更时尚一点,但是当中秋节留下的只是时尚元素的时候,只是街头霓虹闪烁,只是街头歌曲飘扬,只是影院看场大片,只是景区游山玩水,也就需要反思了。我们过中秋,需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随着传统文化回归呼声的日益高涨,让我们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开始重视中秋节过出“老味道”了。在北京市,“传统月饼”开始回归了,有调查显示,“传统月饼”的销量走高,市民十分喜欢“老味道”;在南京,今年的中秋节景区里都举办了“老文化”展示活动,祭月、祈福等等活动得以回归,其实这些活动和封建迷信不是一码事,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在徐州,今年最为火热的就是各种“手工制作”活动,比如组织开展了“手工月饼”比赛,“手工彩灯”竞赛。
最值得一说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地方的小区居民都自发举办了“中秋社区百家宴”活动,在中秋前夕,把居民聚集在小区的场地里,每家提供两道菜肴,聚合在一起过了一个邻里和谐的中秋节,应该说这也是中秋节团圆意义的传承和延续。
新时代,中秋节需要“新味道”,但是“老味道”也不能丢了,否则就让传统文化荡然无存了。乐见中秋节飘出“老味道”。文化传承就该有点“守旧”的精神。
个论
郝雪梅
新闻推荐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古时没有日历,人们以观月象数日子。在观象和欣赏中人们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