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迎来了近1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17日至21日,他们前往京津冀三省(市),参观考察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果。
17日下午2时许,他们来到此行的第一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能实地探访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让劳模代表们兴奋不已。一下大巴车,展览大厅显示屏上“向劳模致敬,向劳模学习”的欢迎词便映入眼帘,让劳模代表们备感亲切。在位于大厅右侧的神舟八号返回舱前,劳模代表们纷纷驻足观看。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神舟系列飞船都是从这走出去的,这些国家的宝贝平时可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得到的。”来自贵州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陶安十分激动。他从一线车床工干起,在车间摸爬滚打了32年,如今已是所在公司发动机首席技能专家。“我对探月工程很关注,现在‘绕\’‘落\’都已经实现,期待着‘回\’这个阶段早一点到来。”他说。
离开展览大厅,走进北京卫星制造厂生产车间,许多参观者对该厂王连友班组“N+1+M”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向班组负责人全国技术能手王连友讨教传帮带经验。“你们班组平均年龄多少岁”“如何操控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大伙边看边请教。
从车间参观完出来,来自武汉裕大华纺织公司的全国劳模胡丹连忙拉上王连友合影留念。“我20岁拿了全国喷气织机技能大赛的第4名,24岁就成为全国劳模,是很幸运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她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一路看过来自己心潮澎湃,只觉得祖国真是强大了。
18日上午,参观团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关村的发展历程。示范展览区内,来自不同科技公司的智能装备产品各具特色,极具互动性,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上前体验。
来自湖南沙坪建筑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董志平是一名钢筋工,他对展厅内旷视科技公司的人脸识别及安防监控天眼系统很感兴趣,在人脸识别体验区久久不愿离去。“如果在建筑工地用这个系统,可以更加确保工地安全。”他感慨道。
60岁的全国劳模刘瑞涛,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区长期从事物探钻井工作。看到中关村40年的变化,他感慨万千,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时说,“那时候我们在戈壁滩搞普查,经常在室外席地而睡。现在条件好了,我们有固定公寓,技术手段很先进。”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978年参加工作,新疆这40年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刘瑞涛说,如今,无论是在家乡哈密还是在工作地库尔勒,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都有了很大提升。
18日下午,乘车两个多小时后,劳模代表们来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天津产业园,参观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为了让劳模代表们对运载火箭有个直观印象,公司安排了多条参观路线。在现场,许多劳模代表感叹:“今天我们也是航天人!”一路上,来自河南新乡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孟祥忠听得尤其认真,还不时给同行的参观者普及航天知识。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的塔元庄村是此行的最后一站。21日下午,一走进村党支部办公大楼,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南山村的全国劳模林顺春,就被大厅墙上醒目的展示牌吸引住了,这是塔元庄村2018年两委干部的工作承诺书及目标展示。“这个村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的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这位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据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京津冀三省(市)参观考察活动,是全总组织部分劳模代表参观考察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果系列活动的开端,接下来还会分批组织大家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参观。
新闻推荐
9月21日,瑞典电视台《瑞典新闻》栏目播出了一段辱华视频。视频打着给中国游客提示的旗号,以充满低级趣味的噱头,粗俗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