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网友曝光河南某小学营养餐,仅半碗素面条,与墙上规定菜单严重不符。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相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请示领导后再调查。(9月13日封面新闻)
江西万安部分学校营养餐变质问题,12日才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没有想到问题营养餐又现河南某小学,这次的问题是,墙上的公示栏标注了教育局规定的当天菜品:鸡丁炒西葫芦、炒蒜薹及大米粥,还明确了每个配菜的克数,而孩子们实际吃的却是半碗素面条。这不免让人想追问:教育部门规定的菜与肉究竟去哪儿了?这种名不副实的营养餐有什么营养?类似“变味”的营养餐孩子们究竟吃了多久?教育部门规定的菜品,到底靠什么来落实?有没有人贪污孩子们的营养餐补贴?希望有关部门就这些问题逐一给出详细答案。
学生营养餐始于“免费午餐计划”。但2012年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一项国家计划,仅中央财政每年就拿出上百亿元资金进行补贴。然而学生营养餐问题不断,既影响孩子健康又浪费财政补贴。
为了确保营养餐不出问题不打折扣,上述《细则》做出了全面制度安排,不仅明确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又明确了校长负责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而且还明确了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应该说规定是比较完善的。
然而,变质问题、“缺斤短两”、贪污餐补等问题频繁出现。营养餐变素面条也再次印证,有关规定挂在墙上只有观赏价值,而孩子们实际所吃的东西不仅缺少营养,很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常言道“童叟无欺”,而某些人连孩子的伙食都克扣,这可不是一般的“欺弱”。对这样的问题,只有对照上述《细则》规定严肃调查追责,才有望消除公众的愤怒。比如,地方主要领导作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到底是如何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再如,当孩子们吃素面条时,说好的校长负责制、校长陪餐制,岂不是变成了“谎言”?
面对学生营养餐问题频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2015年曾表示,将从加快推进食堂供餐、加强管理、推动营养餐立法等方面推进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但遗憾的是,至今不见营养餐立法,承诺的东西也没兑现。在制度不硬、执行不严的情况下,问题似乎难免。希望有关方面以万安营养餐变质事件和营养餐变素面条事件为契机,全面反思监管监督漏洞,加快营养餐立法进程。(张海英)
新闻推荐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如此重要,家长该如何帮助青少年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呢?首先,家长要帮助青少年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