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黄靖斐
在非虚构的领域,梁鸿无疑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她的《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两部非虚构作品。但她的新作《梁光正的光》,则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梁鸿参加了《梁光正的光》分享会和关于非虚构作品的研讨会,她认为,《梁光正的光》所拥有素材的丰富性、复杂性无法用非虚构来涵盖,因此,她决定用文学形式更戏剧化地展现故事。
很多人说《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不是非虚构,梁鸿澄清,自己一开始就不是按照套路来的,“哪怕是非虚构写作,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写作一定是一个个人的自我的表达,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呈现视觉的状态以及给读者的理解空间也不一样”。
《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的非虚构写作,视角来自外部的注视与描写,而通过小说,通过《梁光正的光》,梁鸿想写像一个堂·吉诃德一样、身上是有光亮的人,他是暧昧的,说不清的,但是可能会有某种启发的一个人。梁光正是谁?梁鸿说自己有时候也迷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塑造的。“我确实对父亲这个原型人物感兴趣,但我又不想完全追踪他的人生来写,写的时候非常疏离”。
梁鸿也承认,只要写作,只要真的观察一个人,一定面临各种非议。“写作的意义,恰恰是它的批判性。一个好的写作,实际上是逆潮流而动的,不是顺着潮流往前推波助澜。一定是给读者有某种启发的。面临非议的时候,正说明你有自己的观点,超越了日常普通的想法。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要求是非常高的,你对生活,对人真正有看法,别人骂你的时候,你才有充分的自信说你骂就骂吧。这就是我看到我理解的。”
新闻推荐
古岘镇文/图半岛记者关瑛9月2日,小高带团带游客体验“快乐生活·平度周末”采摘游活动,游客先后到古岘九曲巷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