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选取了3600个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并从中选出800个网格加密布设3200余台PM2.5地面监测微站,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8800个500米×500米的精细网格,配合便携式监测设备,达到“车间级”、“入户级”监管水平。大约3万个网格如同“千里眼”,紧盯京津冀大气治理,让违法排污无所遁形。
据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赵群英介绍,“千里眼计划”对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行政区域按照3000米×3000米划分网格,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筛选出PM2.5年均浓度较高的36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逐步扩大“千里眼计划”实施范围。今年10月前实施范围为“2+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长三角地区41城市,从而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热点网格监管全覆盖。
今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2+26”城市自6月起全面开展热点网格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每月将各城市PM2.5月均浓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浓度改善情况最差,以及环比上月改善情况最差的等三类热点网格作为预警网格向社会公开。对1年内连续3次被预警或累计6次被预警的热点网格,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公开通报、派驻工作组和公开约谈网格所在县(区、市)政府负责人等措施,督促地方解决问题,改善环境。如今,京津冀地区“2+26”一些城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都在自己手机上安装了热点网格监管软件,随时关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督办查处。
多读一点
利器:小微设备移动监测齐上阵
今年6月,记者跟随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执法时发现,队员们手中携带了移动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每10秒出一个浓度数据,实时传输到执法队员的手机软件上,配合热点网格,协助准确找到污染源。这套“尖端武器”的应用正是生态环境部在北京的试点,通过地面监测微站和移动式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理念,探索构建“热点网格+地面监测微站+移动式监测设备”的工作模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告诉记者,生态环境部从京津冀及周边划定的3600个热点网格中再选出800个重点网格,布设了3200台PM2.5小微监测站,组建28800个500米×500米的网格,再加上北京那种便携式监测仪,可以发现更加隐蔽的污染源,比如说隐藏在工厂的某个车间里,或者隐藏在家庭院子的作坊里。
试点:热点网格地区PM2.5降幅达38.3%
生态环境部对“2+26”城市全行政区域按照3000米×3000米划分网格,共计36793个。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气象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计算出每个网格上一年度的PM2.5平均浓度,剔除气象传输、降水过程、地形阻挡、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其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的排放水平,从中筛选出PM2.5浓度较高、排放较重的36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 “2+26”多数城市的热点网格数量为100多个;阳泉、鹤壁、长治、濮阳等城市均不到80个;而石家庄、天津、郑州、邯郸等城市均超过了200个。热点网格数量最多的前三位城市是石家庄、邯郸和郑州,分别是270个、232个和221个。热点网格监管试点效果如何?
生态环境部去年在河北省沧州市启动了热点网格监管试点,共有126个热点网格。试点期间,排查出涉气污染源企业6325家,锅炉4143台,发现各类环境问题7760个。去年7月到12月试点期间,沧州全市PM2.5浓度同比降幅不到20%,但是热点网格地区PM2.5的降幅达到了38.3%,监管治理效果非常显著。(法晚)
新闻推荐
滴滴顺风车事件后,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在舆论场,人们在讨论事件暴露出的各环节安全风险,也有机构和个人在进行安全常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