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相对落后,这就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的矛盾和问题又凸显出来,这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中体现。
针对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解决中国经济当前关键短板的“牛鼻子”,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化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差距难题。
我县为传统农业大县,发展工业尚显稚嫩,发展产业园区更是经验不足,以至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不清。近年来,园区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园区化只解决了产业集中或集聚问题。由于盲目发展,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主导产业种类太多,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不利于资源的集中配置,所以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淡化,不能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是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国内成功的产业园区,无一例外都有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如上海张江科技园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又集中在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园区内芯片设计公司、硅片制造公司、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以及相关的配套和设备供应公司,使园区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但我县园区在吸引产业方面似乎过于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即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导致园区内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园区也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我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比例太低。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产业集群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仍较低,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园区主要是靠吸引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入园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园区对自身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原创性较差。
四是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我县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整个集群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代表整个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利益、并成为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往的行业协会不发达,也缺乏为其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
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今天,我们应该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将我们的产业园区发展成为我县的经济支柱,为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夯实基础,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优化。
一是重视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利用产业园区的优势条件吸引关键性企业落户园区,逐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园区内落户。
二是完善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品展销中心、门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进度;合理规划落地原辅材料集散中心、职教(培训)中心、物流中心、固废处理中心;积极打造中国西部门都门户网站,将产品推上互联网。加速市场平台搭建。利用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互联网+等模式,搭建企业市场平台,建立中国西部门都电子商务平台,产品追溯平台等,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倒逼企业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加速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完善产品展现中心功能,加快“门都”展示展销中心建设,让优质产品集中展示、集中销售。加大“园中园”建设力度,将低效及非法工业用地进行拆除,加快用地审批,引入中国500强企业建设大企业产业园,引入产业配套建设配套产业园,推进小微企业整合入园,集中发展,通过集中配套,有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规范管理,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延长产业链条。
三是营造园区集群创新环境。集群创新环境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既有硬件层面的,也有软件层面的。硬件层面上,产业园区应当为集群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软件方面,搭建园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园区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协同,提高园区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充分宣扬鼓励创新、互信合作、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通过文化力手段引导园区企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播,形成园区企业家追求创新、勇于创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理念,推动集群的持续成长,同时也是促使企业自下而上地创建产业园区的创新环境。
总而言之,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产业园区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最终方向。在产业集群的指导下,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完成“工业强县”的必然途径。
(上游工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伏龙)
新闻推荐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健身广场。视觉中国资料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既能缓解公共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学校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