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25日电(记者周润健)8月26日,今年为期40天的“三伏天”将落下帷幕。出伏后气候干燥,人体很容易患上“秋燥”,同时,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也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民间百姓常说的“秋乏”。专家提醒说,出伏后,公众养生保健的重点在于合理饮食,调整睡眠,这样既能防“秋燥”,还能解“秋乏”。
今年的“三伏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共计40天。
出伏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趋于干燥。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皮肤很容易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嘴唇干燥,嗓子发干,民间称之为“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对付“秋燥”要多吃粥、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多食清心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红薯、菠菜、番茄、芹菜等。同时,睡好子午觉。
为有效驱除“秋乏”,李艳玲建议,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要保持饮食清淡,可多吃碱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梨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
新闻推荐
云南文山20头春三七,产地直销,宁愿一人买十回,不愿十人买一回。 产地直销正宗文山老三七
产地直销特供5000瓶!云南文山20头春三七,每瓶250g,可以吃两个多月,每人限购4瓶活动仅限一周,今日开售。电话:400-800-4919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