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高祖薛焕一生致力改革倡导洋务并颇有建树,但先驱者不为时容,他一生负天下之重而任其谤,虽“光明俊伟” ,却“道赢志绌”(郭嵩焘《薛公墓志铭》),应说是带着遗憾离世的。而赵景贤则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薛华培与赵滨彦作为他们后人,是否继承先父遗志呢?
先看赵滨彦:因父忠烈而被封官主事后,深得湖广总督张之洞信任,主管广东制造局,历任两淮盐运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官至从二品。他一生除致力近代军事工业外,还在扬州梅花书院原址上创办两淮师范学堂,开近代教育先河。后代中出了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著名版画家赵延年、著名诗人北岛(赵振开)等,其婿孙海霞还是著名的武昌起义中推翻大清帝国的功臣。
再看薛华培(1861-1906),援例以候补道指省湖北,以海军议叙,得旨赏加二品顶戴。光绪帝在戊戌年(1898年)决心搞新政,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要求各地举荐人才为其维新中坚。在全国督抚中唯一支持新政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奏保京外贤能十七名,其中就有他。光绪帝接陈宝箴保奏后,立即于次月谕令进京觐见。
清廷能容忍薛焕在上海倡导洋务,并任命他为首任专职钦差洋务大臣,“师夷长技,富国强兵”,那是清廷为平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为“挽颓敝而致隆平”,不得已进行的经济与国防体制的改革。但光绪帝的新政,却是变法维新,改革的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这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与封建士大夫们绝不允许的。可惜光绪帝实力不足,这中国史上空前的一次大变革,仅维新百日就被慈禧太后搞了个戊戌政变。帝囚瀛台,其重用的变法倡导人梁启超、智囊康有为逃到日本;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六人被斩于菜市口,成为近代史上的“戊戌六君子”;薛华培在这政变前夕因生母金太夫人去世,按清廷规定必须停职去上海奔丧,这才侥幸躲过慈禧太后的屠刀,没让“戊戌六君子”变为“戊戌七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华培公避居江浙,在南京联合江南名士张謇(状元、翰林院编修)、国舅志钧(珍妃胞兄,进士)等,响应上海以容闳为会长的强国会,继续为君主立宪奔走。
薛华培晚年潦倒穷困。《清稗类钞》为他留下了一段香艳凄凉的记录: 光绪年间,上海花榜狀元张四宝,生得风韵娴雅,柔媚可亲,从华阳一个叫薛华培的道员为妾。相居数年,薛华培穷愁重病。在薛华培临终前,张四宝流泪满面握着薛华培的手说:“夫君失意将死,妾也不会独生……”当即服毒自杀。薛华培悲恸昏倒,后三日而逝,年仅四十五岁。
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的陈三立有诗悼华培公曰:“……僧寮横两棺,殉姬列其次。漆光扬蛛丝,扪拂中如醉。争衡夸毗场,余此野哭地。亘古谁无死,嗟君死颠踬……” 晚清名士孙宝瑄也挽薛华培与张四宝曰:“相如慷慨,未免有情,谁见文君先効死;亚父抑郁,赍志以殁,安得史公为写真。” 在这破败的和尚庙里布满蛛丝的棺材内,谁会想到是当年人称“锦衣玉貌过江人”的江南才子与名冠上海的佳人呢。
这样,赵滨彦为什么赠薛华培这只画意为蝉的温酒盅就不难理解了:蝉是高洁的象征,古代的文人士子常常以蝉自喻,“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予表我心?” 蝉的一生,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只是夏日中短短的生命,所以要用全部的力量,尽情歌唱。此盅保存完好至今,足见主人珍爱。而其中掺杂的薛、赵父子两代从推行洋务到维新变法的故事后,则更为珍贵。
新闻推荐
73年前的今天,在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后,中华民族终于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低下了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