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网络反映“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不存在他人模仿高考考生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靴子”落地了,纪委的通报非常明确,经过笔迹鉴定,三位(另一位已承认答题卡是自己填写)考生的答题卡都是自己填写,并不存在调包。公众关注的一些细节,如答题卡上的涂写,也是考生自己所为。
调查结果印证了很多网友的分析。事前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种事当不得真,更不值得跟着起哄。从常识判断,调包答题卡需要从上到下调动一个庞大的团队,难如凡人登天,几无可能。选择此种作弊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试图作弊的人会傻到这地步吗?
笔者不愿相信家长和考生故意撒谎。多年来,由于一考定终生的巨大精神压力,高考前后的焦虑已成为普遍现象,出现成绩落差衍生出各种猜想不足为怪。答题卡上是不是自己的字迹,二维码图案对不对头,在焦虑的状态下,出现判断力和认知上的误差,似乎在情理之中。
考试的本质就是一个淘汰方式,公平性是其必然要求。即便现实还找不到事实公平的路径,那么程序公平是必须要守住的。这些年来,由于严密的程序设计,应该说公务员招录和高招这两大国考获得的公众认可度是较高的。每年的高考招生,都高悬追责利剑,不敢有半点懈怠。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监督,宣传、公安、工信、保密等部门齐抓共管,教育招生部门精心组织,在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程序进行,再加之信息技术的充分引入,为高考的安全与公平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高考公平无疑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进步的推进器。如果高考公平走样了,社会信任也就差不多塌台了,人才选拔机制也就散架了。因此,维护高考公平不仅是公共部门的自觉,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所愿。如果动摇了高考的公平性,或者因为成绩没达到期望就习惯性怀疑高考的公平,就会严重打击孩子们奋斗的信心,到头来害己没商量。
有网友认为这四位家长带了不好的头,会诱发盲目举报成风。笔者不以为然,这种省级层面的调查,客观上只能增强高考体制的公信力,会促使社会更加相信现行高考选拔机制的公正性。以后再出现怀疑答题卡被调包的事,公众不会轻信,家长也不会再轻信。
张全林
新闻推荐
女孩被改高考志愿嫌疑人竟说这么做都是为她好7月12日晚上8时许,和所有高考生一样,小兰(化名)上网查询被录取的情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