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论】“杀鱼弟”:随迁子女融入城市之痛

2018-08-07 18:14   https://www.yybnet.net/

八年前,“杀鱼弟”因为小小年纪就能在菜场娴熟杀鱼,成了少年“网红”,如今他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辗转在病床上。

“杀鱼弟”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其实,“杀鱼弟”走红以后,一度重回课堂,但因为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节奏,后来又辍学回家跟随父母做生意——一时的网红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

与很多来自农村的少年悲剧相比,“杀鱼弟”的境况并不是最惨痛的。首先,他有机会跟随父母在苏州生活,得到原生家庭的照料,而不必当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其次,成为“网红”以后,“杀鱼弟”有机会获得来自社会的帮扶。

当上“网红”也未能改变辍学命运,“杀鱼弟”的遭遇无疑在公众习惯性认知以外。曾经,人们更熟悉的是如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样,通过社会帮扶与当事人的自我奋斗,创造美好的爱心童话。而现在,人们记住的不仅有“大眼睛”温柔的目光,更有“杀鱼弟”犀利的眼神。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父母照料,远离家庭生活的温暖;作为随迁子女,“杀鱼弟”的情况也难言乐观。父母忙着做生意或打工,自身文化程度又不高,缺乏与子女沟通、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杀鱼弟”身上,同样是许许多多随迁子女的真实遭遇。

“杀鱼弟”自始至终地都脱离主流社会所规划的青少年成长轨迹。不管是随父母卖鱼,还是勉强到学校上学,他一直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现如今,与其说是青春期叛逆激化了他与家庭的矛盾,更不如说他以极端方式纾解了内心愤懑和孤独。

由此引出的本质问题或是:随迁子女怎样才能真正在城市里落脚?此前,人们觉得让随迁子女到城里上学,创造他们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条件,就保障了随迁子女的物质权益基础。实现这些当然已殊为不易。然而,为弥补随迁子女与城市环境的裂痕,让他们真正享有一个温暖、安定的家,恐怕还有很多要做。

就“杀鱼弟”的故事而言,人际关系的狭隘,情绪和压力无法疏解,是他走向极端的重要原因。单纯地把责任推给家庭,或是推给学校教育,都是失之武断的。生活在城市之中,他本来可以享受到更多现代生活的美好。否则,除了养成一身熟练的杀鱼技能,依然跟城市存在心理隔绝,便只有“回不去的家乡,进不了的城市”。

对于随迁子女的教育,从来不是把他们“关进”课堂那么简单。与出身在城市家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对环境的激烈变化更敏感,对学校教育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教育有着这样的义务:帮助他们习惯城市文明,融入现代秩序,成为合格的市民。

新闻推荐

日媒:中国男子用“日军遗产”骗日本人钱财 被判3年

环球网8月7日报道,日本大阪地方法院7月判处一名中国男子有期徒刑三年。该男子曾用180张旧1万日元假钞,从两名日本人处换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社论】“杀鱼弟”:随迁子女融入城市之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