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污水处理设施、机械化清漂作业、扩种绿植果蔬防风沙化、自然生态风景区……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沿长江重庆段流域,一路走访重庆部分区县,寻觅保护长江及两岸生态的新举措、新成效。
合川,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之地。这里水系发达、河溪纵横,共有36条重要河流、199条镇街级河流、41座中小型水库,丰沛的江河湖库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重庆主城的重要饮水源,同时也是长江中上游的重点水源涵养区。
“100人以上排放的生活污水无法通过种植实现消纳,部分污水若不经过处理,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重庆市合川区环保局副局长张深告诉记者,为了不让生活污水进入长江,合川打造了层层治理污染机制。
按照一家4口进行统计,合川提出在农村25户以上重点集聚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定拟实施227个点位,计划投资1.3亿元,污水总处理规模为4960吨/日。按照工程安排,预计2019年完成工程量的70%,2020年实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明显提高合川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顺着合川段往下走,记者在万州段看到了一支清漂队伍,他们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7点左右才结束工作,一天清漂的垃圾最多达150吨。
万州区域内的长江干流长达80.3公里,有25条支流。库区江面经常有漂浮物,如树枝残叶、建筑废料、农业秸秆、塑料泡沫等。目前正值长江汛期,受上游洪水影响,万州江面的漂浮物增多。成吨的漂浮物顺水而下,若不及时清理,不但会引发污染,还将严重影响船舶通行安全。
据了解,万州是从2003年开始清漂作业的。当时主要靠人工作业,只能用网兜和吊装车来辅助清理垃圾,工作量很大,效率也不高。“以前纯人工打捞时,一条船需要10人,现在的机械清漂船加上驾驶员,只需3个人就够了。”万州区环卫处副主任陈渝介绍说,如今,万州共有17艘船只用于清漂作业,其中全自动机械化清漂船4艘,一年可清理水域及消落带垃圾、漂浮物近3万吨。
“我们多打捞一次,长江就会少一点垃圾,江水也会更清澈。”万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的清漂工人刘波对记者说。
在涪陵,为了保护长江江心的一道天然石梁——白鹤梁题刻,有关部门建造了“无压容器”式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既保留了长江上的珍贵文物,也让历史文化得以渊源流传;在云阳县,有关部门在沿长江两岸及彭溪河河岸修建了33公里环湖绿道,将自然风貌、生态活力和文化旅游融为一体,建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重庆各区县正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制定配套治理方案,做好“共抓大保护”的文章。
新闻推荐
“职工子女暑托班开班啦。”这个消息在浙江实达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不胫而走。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现有职工200多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