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传营
直到退休后去打印退休信息表时,郑州市民田先生才发现自己在档案中竟然“当”了多年的女性!而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从今年2月起,他多次往返于单位和省社保局,但至今无果。性别信息出现乌龙,跑了5个多月没改过来。从错误的“女”变成男,改一个字到底有多难?近日,记者在陪同田先生办事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把。(据7月30日《大河报》)
显示为“女性”的田先生今年63岁,曾在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工作,2015年退休。去年年底,在申请一项补助办理相关手续时,才头回知道,自己的养老信息闹出了个大乌龙,本是男性的他,信息里录入的却是女性。
按理说,办理此事有点曲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修改一个人的信息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更何况是“变性”修改,有关部门多些谨慎的心态也属正确和正常。然而,修改一个字的误差,竟然5个月都没有办成,也是无法理解和不能接受的,难道澄清一个显而易见的性别事实就这么难?
田先生的“女性”信息本来就是当初的错误,不管这个错误是谁造成的,都没有必要深究,毕竟谁也不是故意为之,工作中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但只要能够及时纠正,不影响田先生的生活利益就没有问题。然而,从文章里面的内容看出,这项工作的落实难度好像也不只是体现在规定规章上。比如说,“该解释的我都解释了,有不明白的可以去15号企业离退休信息变更窗口咨询。”但是15号窗口一直处于空闲状态,无工作人员值班。又比如说,“不接受个人申请,不开绿灯,只按流程办事。”再比如说,“更正申请已经上交给支行好几个月了,但迟迟没有被递交给省社保局。”这种种细节表明,不是事情不能办,而是不去办;不是事情不好办,而是不愿办。
改一条错误信息,5个月不能落实,这不是什么“坚持原则”,是懒政、怠政、惰政;也不是什么“公对公,只按流程办事”,是典型的“踢皮球”态度。而更为蹊跷和巧合的是,在这条新闻见报的当天上午,问题就突然得到圆满解决了,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作风之弊!
老汉档案性别写错跑5个月改不了,见报当天就改好。 图/朱慧卿
新闻推荐
近日,随着暑期出游高峰的到来,一些热门旅游地的机票紧张程度已不亚于春运,旅游达人们更是开始着手预订国庆出游的优惠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