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庆同:和生活握手致意

来源:安徽法制报 2018-07-31 10:41   https://www.yybnet.net/

在全国法治报社长(总编辑)“七五普法塞上江南行”采访期间,做为东道主的宁夏法治报总编辑张强先生特意安排了一场文化沙龙,因这个机缘,记者得以认识新闻前辈王庆同,从而走进一位老新闻人的八旬人生,感受其虽历经艰难困苦而始终不忘初心,并能和时代握手致意,感恩生活的生命态度。

A三个志愿都是去宁夏

沙龙活动就在银川温特兹酒店一楼的茶吧,多位来自全国法治报社的总编社长应邀参加。沙龙由既为东道主又是王庆同先生学生的张强总编辑主持。王庆同先生1958年从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到宁夏工作,这一年的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今年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应该说,王庆同先生是宁夏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60年间,王庆同先生在时代的裹挟下,先后经历多种身份,新闻记者,右派,反革命分子,农民,干部,大学教师,见证了其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辉煌历程的见证者,大家都想听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借以了解宁夏的发展历程。老人思维清晰,也健谈,于今82年的人生经历,在其平和的语气里,娓娓道来。王庆同先生祖籍浙江嵊县,1936年生于南京,抗日战争时期,随母辗转武汉、重庆等地,历经磨难。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新闻专业。1958年毕业之际,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在即,当时宁夏工委到北大要人,怀着建设祖国的一腔赤诚,王庆同这个地道的南方人毅然选择了祖国的西北,一个风沙卷地的地方,三个志愿都是宁夏。

低矮的平房,风逐沙走的街道,驴车乱行。这是60年前银川给王庆同留下的第一印象。王庆同被安排在创刊不久的《宁夏日报》,在报社短短5年编辑生涯中,他走遍了宁夏的川区山区。之后,右派、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接踵而来,在报社机关农场监督劳动、迁赶到古长城外的一个山村当农民,正是这样的非常经历,让王庆同深切感受到宁夏人民的朴实、善良,滋润了他的精神世界,也铸就了他的生命态度。

B四十七岁开始的“青春记忆”

47岁开始的“青春记忆”,是宁夏电视台一个关于王庆同先生专题的题目,因为他到宁夏大学教书时已经47岁,其本人自嘲是“人生的第二春”。

1983年,王庆同先生政治上早已摘帽,恢复公职,在盐池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当时宁夏大学中文系要开设新闻专业,因师资缺乏,就到宁夏日报社请求支持。宁夏日报社当时只能提供一人,而宁夏大学提出至少支持两人。这时,远在盐池、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王庆同被大家想了起来。

就这样,王庆同走进了宁夏大学,开始了崭新的人生。王庆同担任宁夏大学新闻学教研室主任,先后开设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等八门课程。离开新闻岗位20年,重新拾起,王庆同总结了一个字:熬。那就是经常熬到深夜,写教案,编教材,直至熬光了额前的头发。60岁退休时,学校极力挽留,在宁夏大学的讲台上站到71岁。但王庆同认为是值得的,23年躬耕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在宁夏,他的学生更是自治区新闻战线上主力军,这让他备感欣慰。王庆同说:“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宁大的讲台。”

71岁“退休”的王庆同先生依然在新闻的道路上忙碌着。应邀到新闻单位讲课,做新闻阅评,为报纸写专栏。王庆同先生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而其以报纸专栏文章为主结集出版的自选集《好了集》更呈现出其广博的学识、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以及深邃的思索。

C无怨无悔的人生

如果当初不选择去宁夏,人生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疑问,王庆同的回答有些风清云淡,一如宁夏的天空。王庆同先生认为,人不可能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时代的风雨,不可能回避也无需回避。生存的艰辛和岁月的磨砺,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情,也拥有一生享用的精神矿藏。《边外九年》是王庆同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绝大部分篇章是写其被迁赶到盐池北部古长城外一个叫油坊梁的山村生活实录,住羊房,烧沙蒿;种菜园,挖甘草。在这个被一座座沙包环绕的村庄,甚至夜晚出门方便都要扶着墙走,否则就会在沙包中迷路被冻死的恶劣环境中,王庆同先生度过了人生宝贵的时光,惯看生死,深味人情,独自成俑。

王庆同先生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纠结。“17年过去了,如果非要什么人来还你17年,那就不理智嘛。”王庆同说的17年就是离开新闻岗位到单位农场被监督劳动、迁赶边外的时间。话虽如此,其中的艰辛也绝非一部《边外九年》能够说得清的。但在这苦难历程中,特别是9年劳动,王庆同先生收获了乡亲们珍贵的关爱,也成立了家庭。谈及家庭,老人笑容灿烂,一生养育六个子女,且都早已成家立业,大家庭是老人最大的慰藉。82岁的王庆同先生有两大爱好,遛狗和写微信。遛狗津津有味,发微信一律原创。王庆同先生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无怨无悔”,一个字就是“值”。

“我感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作者是以一个历史老人的姿态来审视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经历的。从书中看到的是客观、正直和宽容,没有私怨和报复。”这是曾任《宁夏日报》总编辑邓万先生在《边外九年》序言中的一段文字,道尽王庆同先生的生命态度。·本报记者王新宇·

新闻推荐

全瘫女子卧床作画30年 梦想成为真正的画家

山西太原,40岁的全瘫女子张俊莉卧床创作油画,她的母亲照顾她的日常起居。张俊莉在6岁时被诊断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8岁时...

相关新闻:
美妙的古诗词2018-07-31 09:47
走进古北水镇2018-07-31 09:46
猜你喜欢:
评论:(王庆同:和生活握手致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