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对于这句话,人们最熟悉不过了。今年3月18日,北京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9+N”项政策。几个月下来,成效十分明显,有关方面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纳税,甚至水电气热接入等环节持续发力,大大缩短了流程和时间,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7月9日《北京青年报》)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据了解,自推出“9+N”项政策以来,北京企业开办从7个环节压缩到2个、减少71%,实现新企业办理时间从24天缩短到5天、压缩近80%,而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由109个工作日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个人办理房产过户登记仅需1天……这份成绩单十分亮眼,由此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是具有“走心”意义。
还有一项成绩值得重视。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已有7.62万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申报,6.7万户企业获颁电子营业执照,北京市开办公司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申请的,已占八成。八成新设企业采用电子化方式申请,换而言之,有八成公司网上“开办”。不知道还有两成公司没有采用网上申请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自身原因没有认识到网上“开办”的好处,还是因为宣传原因不知道有网上“开办”的服务,但可以看到,当下正处于“互联网+政务”的风口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向往,不是静立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向往,发展的时代有发展的向往。如果说过去,人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向往,更多的是一些网下的事,希望能够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那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希望公共服务能够向网上蔓延,对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提出了网上的要求。
在过去,由于受到认识和技术限制,类似开办公司这种事情,只能上门申请。人们对于营商环境的评判标尺,也往往是“门好不好进、脸好不好看、事好不好办”。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对公共服务也提出了网络化的要求。在很多人心中,互联网时代应该超越了看门看脸,“不进门不见面,事情一样能办”。只有推动“互联网+政务”,实现政务服务由网下向网上延伸,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应该不分网上网下。在网下,应该强调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出和落实“最多跑一次”;在网上,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积极采取互联网技术,广泛推行“不见面审批”,真正“让跑腿成为特例,让不跑腿成为常态”。如果说在过去,这可能只是想法,那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想法”已经有了“办法”支撑。
有人可能担心,大面积推行“互联网+政务”,习惯于传统办事方式的群众怎么办?并不否认,会存在一些需要上门申请的事,也会存在一些习惯上门申请的人,在网下必须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但是推广“不见面”不是取消“面对面”,强调“面对面”也不能忽视“不见面”。人民群众也在与时俱进,了解和欢迎新事物。连故宫都能开通网上订票而且大获成功,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群众已经过河,提出了网上的需要,公共服务不能还停留在对岸。从八成公司网上“开办”中,可以看到“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其实,北京推出的“9+N”项政策,很多都是顺应和满足需要的结果。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有想法也要有办法,有办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推动更多审批从“面对面”走向“不见面”。
新闻推荐
一周前,深圳市第二轮控烟监督执法“车轮战”活动中,一家商店向未成年人售烟被抓个现行,购烟者为初中生。7月4日,深圳市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