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又至,愉快、轻松、玩耍……这些热闹是属于孩子们的吗?跟吵闹蝉鸣相伴的还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吗?记者走访多个学校周边,采访多位家长和孩子发现,暑期的狂欢或许只是属于各个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培训机构。有老师透露:班上几乎每个学生都报了各类培训班。
都说孩提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但身上背负沉重学业枷锁的孩子们,精神世界相对贫乏,心灵比较孤寂,他们过得一点也不快乐。“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暑假,这个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被家长和培训班彻底“绑架”了。特别是,杭州一位“虎妈”,今年暑期给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长沙一位“辣妈”,一口气给儿子交了7年的培训费。可见,快乐的暑期,已经沦为“疯狂培训”的战场。
其实,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非常简单,就是能够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身心不被背上沉重的包袱。尤其是在假期和周末,能牵着父母的手去少年宫玩耍游乐,就感到无比开心。可如今,假期变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双休日成为“双修日”,一些地方的少年宫,早已成了第二课堂,好多培训项目,成了赚钱的机器,甚至想要搞到一个培训名额还很难。在这里,还有多少能开发孩子们智力和兴趣、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
多的只有朗朗读书声、练琴声和舞动的身影。这些所谓的“补习班”、“兴趣班”,大多不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使然,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好”,希望有此“小灶”的喂养,今后他们能进重点中学和大学,梦想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钢琴家”、“歌唱家”、“艺术家”。很多孩子从3岁进幼儿园起,身心就背负重荷。这样的“疯狂培训”,无异于拔苗助长。
国家一直在倡导为学生“减负”,可是,孩子们依然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虽然这书包比我们那时候高档多了。每天回到家里,还要挑灯夜战,要完成大量作业,第二天一早又要赶往学校,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去读“兴趣班”,或请家教,或去老师家补习功课。玩,成了一种奢望,能保证睡眠已经很不错了。不知家长们有没想过,孩子稚嫩的肩膀,能否承受如此“疯狂培训”?
然而,暑期“疯狂培训”,缘于家长“疯狂焦虑”,这显然值得每个家长反躬自省:暑期,莫拿培训班“绑架”孩子,请将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景。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顺其自然,那就不要违背自然法则,不要让焦虑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快乐,就该给他们快乐的空间。在此,呼吁整个社会为儿童快乐成长营造宽松环境,让祖国花朵开得更美艳。
□汪昌莲
新闻推荐
新华社泰国普吉7月8日电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确认,截至8日上午9时,中国公民有41人在泰国普吉岛翻船事故中遇难。截至目前,事故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