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老先生晚上睡觉一直觉得多梦易醒,有时还伴有夜尿多、心慌等不适。一次,吴叔夜间心慌醒来偶然测了一下血压,发现自己的血压居然比白天高出许多。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易使脏器功能衰竭
事实上,不少中老年人夜间常多梦、心慌、易醒、小便次数多,一量血压发现明显升高,白天到医院检查血压却恢复正常,因此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苏慧提醒,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会在清晨和午后这两个时间段达到最高峰的,有些人白天测量血压正常,但晚上却升高,就造成了夜间高血压。
老年人夜间高血压比较常见
苏慧解释,出现夜间高血压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无法正常发挥调节血压的功能,从而导致夜间血压升高。
另外,一些老年性疾病也会引起夜间血压升高,如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下降等。由于晚上睡觉人们很难察觉自己的血压是否升高,夜间高血压经常被忽略,所以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苏慧表示,夜间大脑等器官代谢降低,耗氧量下降,血压应随之下降,如血压无法下降,势必会加重心、脑肾血管的负担,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逐渐衰竭。所以,夜间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元凶。
夜间血压升高不可盲目服药
苏慧支招,如果感觉夜里睡不踏实,多梦或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晚上睡觉打鼾;记忆力减退,早晨刚醒时感觉头晕、头痛、浑身乏力,起床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白天血压不高,夜间偶测血压大于125/80毫米汞柱,则要警惕夜间高血压。当然,测量血压才是最准确的判断依据,所以患者还要养成夜间睡觉前测量血压的好习惯。如果证实夜间有血压骤升的情况,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夜间服药情况,另外避免夜间的较大情绪波动。
另外,改善生活方式,睡前不要喝太多水,睡前泡一泡脚,通过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迷走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状态,也有助于降低夜间血压。 刘艳芳
夜间血压高怎么办
针对夜间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精神安慰都是必须的,要避免老人过度紧张,夜间自己起床测量血压。因为半夜起床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测量出来的血压往往都是偏高的。必要时应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针对夜间血压偏高的患者,调整服药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建议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案:早上用半片氯沙坦钾片 (需要时可1片),下午3点服用1片氨氯地平片,根据血压的改变还可以调整氨氯地平片的剂量(可半片)。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考虑在近阶段临睡前服用1片安眠药,睡眠一旦改善,血压也会相应降低。
80岁以上的老人在降压治疗中,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舒张压的水平,不宜降得过低,否则会导致脑供血的不足,也会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
夜间体位性低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1、睡前服用降压药引起的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各个器官功能都会下降,患上了高血压后,人体血管的收缩功能也会下降,顺应性会降低,而且血压的自身调节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如果在睡觉前服用大量的扩张血管的降压药物,就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就会出现意外风险。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有肼苯哒嗪、胍乙啶,还有镇静剂佳乐定、氯丙嗪等药物,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合理用药,特别是在睡前应该小剂量用药。
2、多汗体弱引起的
在酷热的夏天夜晚,室内是相当高的,再加上老年人睡觉不敢开空调,也不敢长时间的吹风扇,这样就会导致睡眠中的老人经常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大量出汗会导致体液消耗过多,就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如果在晚上补充液体不及时,再加上过热导致血管扩张,就很容易引起血压下降,在睡梦中热醒之后立即起床,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甚至会出现晕倒等意外。
3、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有可能是严重的慢性疾病而引起的,老年人很容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合并严重的神经病变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者中区神经系统病变等并发症的时候,在夜间起床时,也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新闻推荐
惊魂一刻上演现实版“泰坦尼克” 河南小伙危急关头把生还机会让给未婚妻,还救了3个陌生人
在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中,来自河南信阳的30岁小伙张皓峰总共救了包括未婚妻孟影在内的4个人,而他自己在海上漂浮12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