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救护车被困小区,病人中途死亡”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武汉一小区业主清早突发疾病,救护车接到病人后却因道路拐角处乱停放无法调头,被困小区约15分钟,而病人也在送医途中停止呼吸,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
这并不是个例。现实生活中,因小区乱停车挡道、消防道拥堵、高速应急车道被占用等影响救援而发生的悲剧不胜枚举。这不禁令人扼腕沉思,本该畅通无阻的救援通道,为何反而阻碍生命救援,使得“通途”变“堵途”?
究其原因,个别市民为一己私利非法乱用救援通道、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至上是关键。目前,我国对于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车辆通行行为均有明确处罚规定,一些地方还出台了配套办法,但不少人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短暂停车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这种心态必须摒弃。为生命让道,为救援腾出时间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每一位市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应成为社会共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乱停乱放的车主不妨换位思考,如果需要救援的是自己的亲人或者失火的是自家的房子,是否还会堵塞救援通道?
让“救援通途”真正顺畅不仅要提高公众文明素质和生命安全意识,还需制度护航。政府职能部门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强执法,严监管。切实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增加搜集证据的方式和途径,提升漠视法规、拒不避让者的违法成本,让阻碍救援通道者受到应有的严厉处罚。
在我国车辆保有量高速增长的现状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救援通道“通途”变“堵途”难题,还应着眼长远,提前科学规划道路和车位设计,为公共道路和小区规划保留一定的超前空间,才能有效减少救急受阻悲剧的发生。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7月7日电西泠印社2018年春季拍卖会7日上午在杭州开拍,此次春拍为期3天,共推出拍品5000多件,涉及古代和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