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廉卫东任宇波
“每天诞生60多项国际专利”——这是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圳创造的新速度。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总是不断给人以惊喜。7月6日,记者走进深圳,探寻这片改革开放热土蓬勃发展背后的新动力、新探索、新路径。
创新生态:
精准服务创造投资机会
一走进深圳湾创业广场,不断听到天南海北的口音,很多企业不远千里把研发机构放到深圳。创业广场两条大街上,一条聚集了60多家国内知名的孵化器和创业服务机构,长约100米的科技金融街上聚集了大批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截至今年一季度,这里在孵项目421个,其中248个已经实现融资。估值30亿元的思必驰、12亿元的悦动圈,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小优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3D扫描模组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去年他们从北方进驻创业广场的联想之星孵化器。总经理郭俊兴说,很多地方政府都曾提出给他们各种优惠政策,但对创业型科技团队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专业而精准的服务。
什么样的服务具有如此吸引力?联想之星VP产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君告诉记者,像小优智能科技这样的公司一进驻,孵化器就会配备五名专业人员服务。一名产品经理作为牵头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跟进联系;一名结构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分别为产品外观设计、内部设计提供专业建议;一名采购专员,提供元器件采购支持;还有一名操作工,能尽快将产品小批量生产,最快一个晚上就能让创业者带着成品见投资人。此外,孵化器还会根据项目进度,帮助创业者与投资公司联系沟通。
地段寸土寸金,服务又很到位,但这里的房租却只有市场价的一半。王君解释说,一方面,政府对孵化器的房租有优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靠房租挣钱。这里的孵化器,最大目标是通过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做大,从而找到投资机会。2016年,在联想之星孵化的慧灵科技公司募资,孵化器领投了300万元。到目前,这家企业的估值已经翻了12倍。
“现在很多地方都想引进科技成果,但如果大家都想着做爆米花,谁来种玉米呢?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种玉米的工作。”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投资方、深圳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勇健说,这家公司投资500亿元,开发运营了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深圳湾创业基地、投资创业大厦等项目,形成了科技园区、金融服务、新兴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并形成了良性互动——科技园区为新兴产业提供物理空间,金融服务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资金,新兴产业反过来又为科技园区和金融服务注入产业内容。
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
科研成果转化是个老难题,但中科院深圳市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造了奇迹。2017年度,全院申请专利1303件,在中科院系统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他们又孵化了127家企业,持股26家。
据统计,从2006年创办至今,深研院已累计孵化637家企业,持股191家。其中估值过10亿元的有3家,过1亿元的有26家,估值最高的联影医疗科技公司已达百亿规模。
“在深研院,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是完全融合的‘一锅端\’。”院长樊建平介绍说,目前,深研院初步形成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紧密融合。
一个故事颇能说明问题。两年前,深研院的喻学锋团队在黑磷量子点的制备及超快光子学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创新,研发人员预感到这个成果对产业会有很大影响,但并不知道具体应用方向。与此同时,这一技术进行大规模试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得知消息,深研院产业合作与发展处的专业人员立刻行动起来。通过院里多年积累的信息库,他们将技术和企业精准匹配联系。很快,这项技术被湖北兴发集团看中。三个月后,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深研院以知识产权出资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5%。解决了资金和产业化问题,喻学锋团队的研究大大提速,又先后在《自然通讯》《先进材料》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
“一项技术不能等到完成再考虑产业化,而应在研发过程中就进行。有些时候,产业化还可以为研发指明方向。”产业合作与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说。
深研院另一个机构经管办则一方面对想要购买科研成果的企业进行筛选把关,另一方面用投资企业分红和专利售卖收益的50%奖励科研人员,让他们切实尝到产业化的甜头。
因为作为核心成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人工骨,深研院科研处副处长张鹏获得一家估值过亿公司2.5%的股权,
他把深研院这套服务称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研人员只要管好技术研发,剩下的产业化、资本等问题全归院里,这样产业化之路就会走得更加顺畅。
制度创新:
三天一项创新催生新风口
在前海,我们看到一份长长的改革清单,一条条都是干货,其中不少全国首创:推出“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开放“企业专属网页”,审批事项跨部门“一口受理”,率先推出“企业画像”,成为以大数据为支撑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个成功范例……这里“平均三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
“前海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以七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在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看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爆发式、跨越式的发展,源自制度创新的驱动。
以法治建设为发展护航、开路,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另一个重要探索。近年来,前海在国内首创庭前会议制度、港籍陪审员制度,成立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非联合仲裁深圳中心,探索构建起了司法、仲裁、调节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商事争议解决和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前海模式”打开了机遇之门,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跨国资本涌入深圳,为特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3年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香港80后青年陈升带领创业团队,率先进驻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创业不到一年,陈升团队便获得首轮融资5000万元。他说,在这里深刻感受到了“坐在风口上”的感觉。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长为国内发展最好、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前海片区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超过20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4%。短短几年,前海从一片滩涂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白纸上生动的描绘出了一片“蓝海”。
新闻推荐
1992年年底的一天,在工厂煤气站上班的我经过厂大门口时,看到不少职工在那儿围观,便好奇地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原来是厂党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