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瑞(左一)
81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起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本报记者专访了达州籍抗战老兵王家瑞,听他讲述当年抗战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让人对中国抗战精神肃然起敬。
1927年,王家瑞出生在达城柴市街帝主宫巷王家大院。1944年,在“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的号召下,尚在求学的王家瑞怀揣报国情怀应征入伍,义无反顾地走上前线,成为中国驻印军重炮营的一名战士。
在达州市福利院,记者见到了王家瑞老人,今年已是91岁高龄的他满头华发,年轻时高大俊朗的外貌也不复存在,但王老还是耳聪目明,身体健朗,身上的军人之气未曾散去。王老的房间干净整洁,床头摆放着他年轻时的军装照,照片后是一张整版报道孙立人将军的报纸,墙上挂着他和家人的合影,还有不少关爱老兵协会送来的锦旗。
再叙往昔,王老看似风轻云淡,但在交谈中,却难掩对牺牲同胞的追思,对逝去战友的怀念,对如今和平的珍惜。
学生入行伍
奔赴印度兰姆伽
1944年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至秋季,日军侵华已达贵州省内,迫近重庆。正面战场遭到巨大挫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责难,当局把军事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兵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太差,于是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参军。
当时17岁的王家瑞是达县通川中学的高中学生。在号召下,他满怀热血地报名参军。“达县报名参军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女同胞,大家都很踊跃,都想上前线保卫祖国。当时我们坐船到重庆,又从重庆坐汽车到昆明,在昆明坐陈纳德将军的运输机到达印度的兰姆伽。”王老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汽车都很少见,更不要说飞机,而当自己踏上飞机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了,而是一名即将前往战场杀敌的战士。
前往印度的途中,知道自己是去前线打日本人,一群新兵都很兴奋,丝毫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现在看来,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了,当时我是分到炮兵营,因为炮兵是支援步兵作战的,安全一点,我的不少同学都被分到步兵营了,在后来的战争中很多人都牺牲了,活下来的同学也都联系不上了。”王老说,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自己能够存活下来,真的很幸运。
加入驻印军 换上美式新装备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1942年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在作战失败后,一度退入印度,在美军整编下成立“中国驻印军”。
抵达印度兰姆伽基地后,王家瑞开始接受训练。王老说,跟国内的大部分抗战部队相比,他们率先装备上了先进的美式武器,“步枪的子弹一连串地打出去,很难遇见卡壳、炸膛这些情况。每个连队都装备了火箭筒,那可是日军坦克部队和碉堡的克星。”
“当时我们的给养也是美国的,穿的是卡其布衣服,鞋子是半筒黑色伽拉皮鞋,走路的时候会‘咔咔\’响,出操的时候声音特别好听。”谈起在印度训练的时光,王老笑着告诉记者,当时部队的给养还分为士兵、尉官、校官、将军给养包,给养包里有香烟、口香糖、巧克力、罐头、牛奶等食物。
“我们住的是帐篷,帐篷里还有汽化炉,可以煮咖啡。但是我们吃不惯美国给养,还好部队里有人会去市场买菜做饭,我们才不用每天喝牛奶吃罐头。”王老说印度的气候很热,每走一公里左右马路边就会有一口井,当地人会将井水浇在脸上解热,但新一军没有一个人这样做,因为部队的纪律很严格,高级军官们对士兵的衣着、言语和行为更严格。“有些部队还专门请了美国教官来给我们讲课,还要教我们英语。”王家瑞说,正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当地百姓对中国驻印军的态度并不差。
挥戈上前线 参与八莫、南坎战役
几个月训练结束后,王家瑞被分到了炮兵营,跟他一起参军的同学有些被分到步兵营、装甲部队,有些被分到鸿翔降落伞部队。一起参军的同学老乡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走散,大多数牺牲在战场,魂飘异乡。
1944年8月,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驻印军进行休整扩编,新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王家瑞所在的新一军发起了密支那、八莫等战役,新一军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收取日军占领的缅甸八莫、中国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收复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与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会师。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戌,3月23日占领南图,24日占领西保,27日攻克猛岩,消灭中缅印边界所有的日军主力部队,胜利结束第二次中缅印战役。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密支那、八莫战斗之后,战场的部分山坡被削平,光秃秃的树枝孤零零地耸立着,地上不仅撒落断树残枝,人的残肢断臂也随处可见,阵地上的土都被鲜血染红了。”回忆起那几个月的战斗,王老的眼中含着泪水。
如今,战火和硝烟虽然远去,但曾经的战争经历依然影响着王家瑞老人一生的记忆。已过鲐背之年的他时常翻阅已经泛黄却保存完好的报纸和照片,也时常坐在翠屏路的德克士享受安宁与幸福。
□见习记者 严衡玬 黄先丽
新闻推荐
众所周知,烟台是中国北方著名避暑胜地,每年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来烟台消夏避暑。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前半叶,几乎每年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