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友婷 通讯员吕静 刘征)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创新“执转破”工作新模式,走出一条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新路径。近日,宝安区人民法院向《工人日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至2017年间,宝安法院分别受理执行案件16530件、28108件、49756件;通过“执转破”处理的公司有64家,已有11家公司宣告破产,化解执行案件12082件,其中80%是常年处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状态的“僵尸案件”;办理的执行案件中涉及停产歇业公司165家,员工达13.5万余人,欠薪1.75亿元……
所谓“执转破”,就是执行法院发现被执行企业法人符合破产条件,经当事人同意,执行法院及时将企业移送破产程序,通过破产来化解相关矛盾纠纷。
宝安法院司法辖区人口近800万人,商事主体突破80万家。“在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辖区每年有相当部分小微企业因市场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而陷入经营困局,歇业倒闭。个别企业还爆发欠薪等问题。”宝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此,从2015年开始,宝安法院就率先尝试将“执转破”机制引入倒闭企业的处置。2015年至2017年间,宝安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中涉及停产歇业公司165家,员工达13.5万余人,欠薪1.75亿元。
据介绍,宝安法院将“执转破”程序引入企业欠薪处置机制。作为政府监管企业欠薪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手段,政府相关单位或市场主体通过“垫付欠薪→受让债权→申请破产”的模式适度参与“执转破”程序。“该程序成为‘府院联动\’的新维度,辖区政府在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有了更直接的法律途径。”宝安法院相关负责人说,宝安法院启动“执转破”程序的案件中,有9例是由股份合作公司等欠薪垫付主体提出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法院自2015年开展“执转破”以来,先后有3件被执行人(债务人)主动寻求破产的案例。
华芯锂能公司因经营不善,被欠薪工人达200多人。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并列入失信名单后主动到宝安法院,尝试使用移送破产程序。最终,工人欠薪得到了解决,债务人也免于信用措施的限制。
“引导当事人全面客观认识破产制度,主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于构建有序竞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宝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圳,很多创业者是具备一定社会积累或掌握某些核心技术的人员,无论是从保证自身生活质量还是从寻求新机会的角度,都更愿意通过破产程序对失败的创业活动“做一了结”。
新闻推荐
有督导才能更好落实,有督导才能不断深化。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