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中医体质辨识机器人前,几位老年人正在排队等候“望诊”——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面部和舌苔图像特征值,在一分钟内便可给出体质辨识结果和相应的中医专家建议。
据生产商的工作人员周晓红介绍,这台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与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团队、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目前算法准确率可达到85%。
排队体验的老年人大多对中医机器人感到新奇,有的表示诊断准确,也有人摇头认为其辨识结果与本人体质并不完全相符。“机器人所做的工作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协助医生。”周晓红告诉记者,通过机器人体质辨识,可以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解决目前中医面临的缺乏科学化、客观化、基层中医诊疗水平与大医院差距大等问题。
这是近日在广州举行的2018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创交会)上的一幕。今年的创交会是2018年“创响中国”广州站的标志性活动,以“双创新动能、引领新跨越”为主题。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分为技术创新品牌馆和创新创业专题馆,设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健康与生物医药等20个展区,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项目参展。
各项新技术和新产品令逛展的人感觉“开眼”,记者注意到,只要是涉及“新体验”的展区前,几乎都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其中,AIworld人工智能展区VR体验区的队伍最长,体验者以年轻人为主。
地震平台、科普大棚车、VR消防战车、VR自然灾害馆……基于新理念而研发制造的新技术让VR技术不只是用于娱乐,也可以用于科普教育。在创交会现场,以科普教育为主题的VR设备受到体验者的欢迎。利用VR交互式硬件设施,戴上VR眼镜,体验者就能立即“置身灾害现场”,随后根据系统提示进行寻找逃生路线、自救等操作。
“VR技术具有很强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无限的想象性,可以让科普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逼真,也让学习更加有趣,提高学习效果。”广州一家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些项目已在广东科学中心、北京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复旦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落地,以期“用VR技术为科普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此外,在创新创业成果展览现场,无人驾驶汽车、用于医疗的3D打印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多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过去三年,创交会共展出项目成果超过4400个,转化落地项目超过140项,交易金额约69亿元。而创交会去年提出的“1+1+N”模式(一场大型展会、一个网络成果转化平台和N个成果转化基地),也推动着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新技术带来的新体验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
新闻推荐
先自上而下确定创新方向,再自下而上确定具体项目,打破“上级部署,基层执行”传统做法,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福建:基层工会改革注重发挥地方优势
2018年福建省基层工会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名单日前“出炉”。一共7个重点项目,目标任务清晰明了,即着力打造工作创新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