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四大AMC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银行信贷风险将会持续暴露,未来3- 5年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 年见顶。
报告显示,2018年,在金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货币金融环境持续偏紧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等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或将进一步暴露。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短期内难言拐点,不良资产处置速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增多,不良资产价格抬升,或将增加后续潜在的行业内生风险。
从中长期来看,目前不良贷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阶段性下探,未来3-5年仍将缓慢上升,报告解释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造成此轮不良资产上升的重要因素尚未扭转,我国经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L”形增长态势,结构调整阵痛继续,隐性不良资产规模巨大,存量不良资产出清的高峰并未到来;
二是从生成机制看,短期内不良贷款率的基本稳定,或存在机构人为因素影响,例如结合具体情况逐步释放存量不良贷款,有的甚至采取多种方法掩盖不良资产,这无法扭转经济形势造成的实际发展趋势;
三是强金融监管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仍在发酵,尤其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势必会加剧类信贷资产风险的暴露;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作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其在加速“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去落后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关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增加了不良资产市场供给;
五是我国不良资产率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尽管出现一定程度上升,但仍处于正常范围。
需要警惕的是,银行关注类贷款近年大幅提升,而调查显示,银行关注类贷款转变为不良贷款的比例大致在20%-40%。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关注类贷款转变为不良类贷款在2019年达到一个峰值,银行不良贷款将存在集中爆发的压力。
在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以外,风险最高的业务是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指出,在“现金贷”风波之后,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业务进行专项整顿,相应风险得到一定遏制,但风险依旧很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达22家。在消费金融野蛮生长的同时,其风险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消费金融面临的最大业务风险是多头借贷和套现的欺诈问题。
在不良贷款集中暴露的区域上,近年来,不良贷款明显“北上”,东北地区不良贷款增长较快。这是因为东北地区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尤其是钢铁、煤炭等支柱产业产能过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银行信贷风险也会加速暴露。此外,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人口净流出又进一步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再加上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相对不佳,新的增量资金不愿流入,区内经济增长更加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其实际信贷风险相比普遍被低估,受访者所在地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真实不良贷款率可能达到3%-5%。商业银行出于业绩考核和监管要求,存在粉饰财务报表、掩盖不良贷款方面的动机,有可能会采取借新还旧、资产置换、虚假出表、降低评级标准等方式,有的甚至可能公然造假,对真实不良贷款进行隐藏和缓释,降低当期不良贷款压力。
新闻推荐
□朱永华“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今天继续投哟,一天3票哦”……相信不少人在朋友圈或微信群中都收到过类似信...